政协委员发言到底该代表谁的利益?11日上午,全国政协经济界别37组的两个央企巨头为这个事情争起来了。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认为,政协委员有利益倾向很正常,但是要事先澄清自己的利益立场,让大家去甄别。而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则斩钉截铁地说,他不会以政协委员身份代表中石化利益说话。(3月12日《南方都市报》)
两会议程过半,代表委员的发言热情依旧,甚至出现了就某一问题激辩的现象,这无疑是可喜的。两会本身就承载着舆论场的功能,每个代表委员都应该畅所欲言。无辩论,不两会,只有就具体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与交锋,共识才有可能达成,进而真正促成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与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不仅那些多年提起同一建议提案的“执着委员”是可敬的,那些在会场中勇于表达自己意见,并乐于参加广泛讨论的代表委员,同样值得被肯定。
回到傅育宁与傅成玉委员辩论的话题上来。傅育宁的观点实际是,在表明自身利益立场的前提下,政协委员可以保持某种“利益倾向”。傅成玉的观点则是,他不会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来为特定行业说话,即便要说,也只能先关心社会利益,然后兼顾行业利益。辩论至此,其实已经演变成了三个问题。一则,政协委员可否为所在企业或行业利益说话?二则,如果想要表达有关所在企业或行业的议题,政协委员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三则,政协委员到底应该代表谁?
第一个问题很容易厘清。既然两会是公共的舆论场,那么每位政协委员都可以自由发言,他的观点或许你不认同,但只要其发言没有违背基本的公序良俗和制度法规,表达的权利就应该被尊重——即便他是为所在的企业乃至是行业说话。经由此,不难得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政协委员,当然可以单独地就企业或行业利益上交提案。但如果提案内容是在考虑到社会利益后的对行业利益的关注,此种提案与发言显然更能赢得尊重,亦更显示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内涵。
至于政协委员到底应该代表谁?我个人觉得,该问题亦不能片面化理解。因为政协委员常常是由一定的社会界别而选举出来的,那么,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的发言会有着倾向于该界别的代表性。毕竟,你不能苛求一个文艺界代表去关心农业发展。但是,既然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之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那么他们又承担着某种责任与义务。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政协委员应该多代表普通民众,就民生领域多多发言。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政协委员一直在做的。
理想的场景中,一个合格的政协委员应该是这样的:他兼济天下,却又独善其身;他虽然来自特定的企业或行业,却更乐于为民生和普通民众代言。但事实上,于这个利益早已多元化的社会中,要求每个政协委员都做到如此,并不那么现实,这更多只是一种制度情怀。恰缘于此,相比“政协委员发言到底该代表谁的利益”的话题,更值得思考的其实是:在两会中,如何让更多的社会领域都有其代言人?如何把更多“兼济天下”的人士纳入到政协委员的队伍中来?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