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事在人为,打赢“空气保卫战”

2015年03月07日 08:31   来源:广州日报   

  一夜鞭炮响,雾霾再笼城。6日,气象条件不利加上元宵节放鞭炮等因素,北京等不少城市空气污染物指数飙升,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当前,打赢“空气保卫战”,已成为增加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人们期盼代表委员能够为保护环境建言献策,群策群力打赢“空气保卫战”。北京马拉松被戏称为“霾拉松”、哈尔滨雾霾困城、重庆为治理雾霾叫停烟熏腊肉……近年来,雾霾频频干扰各地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人们生活质量、降低生活幸福指数。

  让人无奈的是,雾霾究竟因何而起至今尚无权威定论,如何治理雾霾也一直争论不休。这类课题研究中,粗略分类的多、精准追踪的少,区域性的分析多、总体调研的少,既不利于精准确定霾源,更难以提出精准的治理办法。在这种背景下,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熏制腊肉、露天烧烤、秸秆焚烧等纷纷成为雾霾主要“疑凶”,每一次都引发限行、禁烧、罚单等举措,却始终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团审议时特意问询“蓝天指数”,并指出:“不能只靠借东风啊!事在人为。”

  的确,当空气污染带来越来越多的呼吸之痛时,保护环境不能指责多而问责少、争论多而研究少、等风吹而作为少。环境保护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加快霾源解析、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区域有效防控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应对。

  消除“十面霾伏”,还应进一步提升违法成本,倒逼企业主动改变发展方式,尽快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史上最严”环保法已经出台,是“有牙齿”的环保法,对污染零容忍,惩治措施非常严格。但是能否执行下去,要看大家能不能齐心协力。各级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形成不敢污、不能污的守法氛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发达国家走过的治污道路看,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在全面治霾的战役中,需要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合力。刚刚遭遇的“春节霾”“元宵霾”警醒人们,能否转变生活习惯、风俗适应环境变化,能否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人人参与治霾,这都关系到“空气保卫战”的成败。

  (新华社记者周畅、梁建强)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校名保卫战”该护啥    2015年07月09日
  • ·A股保卫战,态度比金钱更有力量    2015年07月07日
  • ·为A股保卫战点赞    2015年07月06日
  • ·罗援:打一场英雄形象的保卫战    2015年05月07日
  • ·“暑假保卫战”应该“多赢”    2014年07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