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两会上,教育公平都是河南的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今年也不例外。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的提案关注的就是均衡高等教育资源。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已经是他第八次在全国两会上关注河南高等教育问题了。去年,他被媒体评为“最执着的政协委员”。(3月4日《河南日报》)
八次携“教育公平”的提案,进京参加全国两会。如此执着,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还真是蛮拼的。从现实数量来看,河南有本科类公办高校30多所,民办高校10多所,加上专科学校,就是100多所高校。但河南一亿人口只有一所“211”。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河南考生所面临的教育不公平,可谓是清晰可见。而从提案本身来讲,正如篓源功所言,教育公平这个提案不是说提一年就不再提了,它是不停地在进步,不停地在发展当中,不是提一次就能做好的。于此而言,八提教育公平,娄校长的执着让人感动,从现实诉求上说,也确实是在为河南考生真正谋福利,值得点赞。
不过,如果再去仔细审视,这位最执着委员所执着的“教育公平”,恐怕依然是偏狭的公平。从娄校长的提案来看,他所主张的诉求,依然只是停留在河南区域内的教育资源争取,在方式上,也只是停留在所谓教育指标的积极吁请上,通过争夺指标来实现资源拢聚,这依然有着计划时代的深刻烙印。而无论是从广义上的公平,还是从教育规律来说,高考高招的录取改革,应该有系统化的思路。要实现真正的公平,必须建立在整体的公平设计基础上。
换言之,娄委员对河南省内大学教育资源的奔走呼告,依然只是停留在个案式解决逻辑,这种个案式解决逻辑,或许能够为个体的大学带来可能的改变,但是,并不能真正改变弊病丛生的高考高招,自然也就不是着眼于“教育公平”的诉求,充其量也只能算是稍显偏狭的公平。
当然,也不能就此去诘责娄校长——作为来自河南的政协委员的稍显偏狭的提案诉求。毕竟,从利益代表属性来讲,他所代表的就是河南所在地的教育资源诉求,再者说,从现实的教育资源配置格局来看,这种个案式的解决逻辑,所映对的正是当下教育资源的分配模式。因为只有在“教育部直属”、“中央财政支持”上得到突破,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格外“照顾”,而对此,娄委员即便心有不满,可能也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在这种分配格局尚未打破的大环境下,娄委员的偏狭执着是不能去苛责的。
于此而言,要实现教育公平,显然不是一次或者多次提案所能解决的,如果不能在深度改革上下功夫,让教育资源分配不再沿循着计划时代的思路,如果不能从整体公平设计上着手,让教育资源流动依然停留在小修小补,甚至是基于对地方财政资源的回报逻辑。在“教育公平”上所做出的再高调的姿态表达,都不能称之为“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积极尝试。而针对区域性的教育公平提案再执着,恐怕都难以称之为“不断的进步”。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