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部通报,有关专家对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行了测产。结果显示,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亩产超过1000公斤,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
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是又一张“中国创造”、“中国智慧”的闪亮名片。杂交水稻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袁隆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曾表示,如果世界上一半的水田种上杂交水稻,所生产的1.5亿万吨粮食可以多养活四亿至五亿人。中国60%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提高水稻的单产、总产对保证粮食安全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曾有一份评估机构的报告称,作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身价为1000亿元。笔者认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本身就是一种错位。衡量科学家身价的标准不是金钱,而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科学成就。袁隆平曾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趣。”袁隆平这样说,并非否认财富的社会作用,而是放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上衡量,第一位的是做科学研究,这是他认可的自身价值的体现。
袁隆平的观点也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科学家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即“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执着的精神。袁隆平赢得“杂交水稻之父”荣誉称号,靠的正是这种良好的素质和踏实、专注、纯粹的治学敬业精神。他用毕生精力和智慧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他功成名就之后,并没有坐享已有的荣誉,又投入了超级杂交水稻实验。年过七旬的他,始终没离开迷恋的稻田,孜孜不倦地忙碌在田间、实验室,用行动履行着他在荣获终身成就奖后关于“终身成就奖就是要奋斗终生”的承诺。可以说,“耐得住寂寞”的执着精神,就是袁隆平精神。
由此,人们不禁联想到诺贝尔奖获奖科学家,在他们身上,无不具有“耐得住寂寞”的素质和踏实执着的敬业精神。这种素质和精神是一种博大的情怀。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一个课题研究十几年二十几年都是常事。他们的探索很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和造福人类的梦想追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董宏达)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