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都忙着备年货。而随着网上购物与都市“宅经济”的走红,网上淘年货已经悄然成为许多人备年货的首选。网络与年味的联姻成就了一套全新的文化菜品——与上街采买、大包小包拎回家的传统不同,“宅”着办年货更有风情。
“电商搞年货促销,给老爸买了两瓶白酒。”10日,在济南工作的“80后”张建波为父母买的白酒已经寄到了菏泽老家。“比超市便宜了50块钱。”张建波说,这已经是他第二年网购年货了。
不同于去年,今年张建波基本上都是在手机APP客户端上购买,他展示了自己购买的年货清单,大连海鲜、新疆干果、福建茶叶等等,“网购的礼盒包装精美,走亲访友挺有面子。还能领券抵消费,收到后晒单给好评又能返还10元,节约不少。” 张建波说。
网络在提供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低头族”、“瞪屏族”,有些人过年不出去赶赶大集,只窝着看手机与电脑,根本没有备年货的打算。还有人说网络的发展对传统节日文化造成了冲击,年味因此越来越淡。
在笔者看来,互联网与生活的无缝对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新元素的融入,反而丰富了我们的节日市场。
近几年,由传统节日文化牵线产生的网络购物潮无一不引发网民的巨大热情。同时,各电商的文化营销也搞得风生水起,网络购买节日货品,不仅成就了经济上的热潮,也引燃了文化自身向外(年轻人、外国人)产生巨大影响的热力。例如,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通过互联网买到了家乡的节日食品,这既是对他们思乡之情的慰藉,也有机会让老外们领略到中国传统节日与美食的独有魅力。
如果说网络的介入导致年味变淡,那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备年货、贴春联、扫屋子等习俗依然保留至今,也都贴合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只是如今的文化情感容易被物质的追求压制,人们没有心灵的慰藉,才会越来越空虚、迷茫。其实,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拒绝网络淘年货这种行为。关键在于,心灵不能被外界的物质所充满,要给传统文化一片“自留地”。
当然,年轻人与网络的过度亲密的确产生了诸多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尝试的理由。毕竟,文化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对“异种”的吸纳,也包括对“异域”的尝试。
网上“淘”年货,为什么不呢?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