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春运的压力日益增大。与春运压力相伴随着的,是旅客购票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旅客选择了通过票贩子订购车票。对此,铁路部门呼吁,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加开了大量旅客列车,目前大部分方向尚有余票,旅客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不从票贩子手中购票,以免上当受骗。(2月9日《北京晨报》)
我们不难理解铁路部门的这番喊话的目的,也不难感受到其中的善意,但是,相比冰冷而令人无奈的现实,铁路部门的喊话却颇有些无力。事实上,在每一次春运期间,铁路部门都有严厉查处票贩子的表态,也都有对于旅客远离票贩子的呼吁。然而,理想虽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车票依旧难买,票贩子依旧横行,通过“黄牛”买票依然是很多旅客无奈之下的现实选择。这样的现实使得铁路部门的表态成了苍白无力的自说自话,使他们的喊话成了一种虚情假意的例行公事。
虽然经济学理论认为,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推而广之,没有购票者对车票的需求,也就没有票贩子的囤票行为。但是,现实显然更加残酷,购票者并非不明白需求与供给的道理,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车票是无法放弃的刚性需求,在正规渠道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只有求助于“黄牛”。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票贩子的非法行为,但责任并不在购票者,而在于铁路部门。
作为公共资源提供者与分配者,铁路部门本有义务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开、合理、合法的配置,本有责任使公共资源不致沦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但它们却无法保证这一点。在这样的现实下,对于消费者,求助票贩子就是现实环境下的无奈选择。而对铁路部门来说,与其通过喊话让消费者远离票贩子,与其试图通过消灭需求来减少票贩子的非法行为,不如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保障消费者能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到车票。否则,一百次空洞的喊话也抵不过票贩子一张现实的车票更能抚慰消费者的内心,更能鼓励消费者的行为。
全国一盘棋的铁路部门为什么永远敌不过分散的、小作坊式的票贩子?对此,可以总结出多个原因,管理疏漏、技术缺陷、供需失衡等等,甚至可以将其大而化之地归结为臃肿的庞大机构面对灵活的游击挑战者的失败。但无论何种原因,其现实结果是消费者不得不为铁路部门的失职买单,铁路部门也不得不为其失职担负骂名。最终的结果是,公共资源从公共机构流向了一个个赖以为食的“仓鼠”手中,消费者不得不支付高额报酬从这些“仓鼠”手中换取必需的资源,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受损养肥了一批靠侵吞公共资源为食的中介“仓鼠”。
实际上,这未必不能视为我们国家整体公共资源配置现状的一个缩影。铁路运输业之外,各行各业无不充斥着以侵吞公共资源为食的“仓鼠”们,他们或有权力背景及渠道优势,或有技术及智力优势,但他们并未将其优势转化为合法经营、良性竞争的资源,而是以其套取公共资源来谋取私人利益。近日,有媒体披露,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上市公司与落马的“大老虎”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这些车票“黄牛”们,他们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边缘,借助权力背景及渠道,或无偿侵吞公共资源,或优先占有本应公平竞争的公共资源,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公开的公共资源配置秩序。
回到购票一事上来,铁路部门的喊话欲有其实效,欲取信于消费者,务必要配合切实的举措;欲使消费者远离票贩子,前提是拓宽公平获取公共资源的渠道。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