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保局长写小说诉苦未免太矫情

2015年01月22日 08:11   来源:红网   向定杰

  最近,在环保圈子里,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创作的长篇小说《霾来了》一时间炙手可热。官员将其视为“工作指导手册”,普通人把它看成兼具专业性和故事化的“防霾生活指南”。(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这部洋洋洒洒24万字,旨在反映和影响现实的虚构作品,因为“环保局长的官员身份”、“治理雾霾的利益博弈”等元素杂糅,在现实维度里制造出空前热度。和往常官场小说一样,我们不用去怀疑这本书的吸金能力。

  但通读完整篇报道,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虽然李局长声明创作只花了100多天时间,且写作动机是利用文学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观念,但看看他透露的创作细节“2012年开始写短篇、写环保时评、趴在垃圾箱上用台历记录”,恐怕用痴迷二字形容一点不为过。

  作为一个空气质量排名严重靠后城市的分管副局长,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有点写作雅好不是不行,但好歹分分场合吧!相信退休之后,再行操刀绝无人责难。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富了“副业”荒了“主业”?抑或借雅好来掩护贪腐撤退?

  无须讳言,现实里做好任何一个减霾的细节都不容易,环保官员身上的担子很重,常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在今天,江苏通报去年57名干部涉环保犯罪落马、环保部通报湖北“跨省污染”水库调查结果,恩施环保局长被免......一切都预示着当下环保官员吃力不讨好、高危难升迁、改变无力感等多重尴尬处境。

  诚然,每到雾霾频发、出现环境问题,环保部门往往替所有政府部门背了黑锅。众多环保人员对当前的环保机制大倒苦水,认为三高企业是政府税收命根子,收到地方保护,只要市(县)主要领导“不点头”,环保局根本管不了,平时就只能拍一拍那些“苍蝇”级的小企业、小作坊,真正的排污大户遥遥无期,环保这样的“次要”工作最终要为增税这样的“主要”工作“让路”。

  但这绝不能成为懒政不作为的借口,去虚构世界讨精神满足,来安慰现实里的焦灼情绪,这无疑是一件轻松而且名利双收的事儿,如果大家都去效仿,那么或许食品安监局长该写《苏丹红来了》。

  虚构是面镜子,可以映照出现实的样子。为优秀的环保局长代言诉苦不是不可以,但人们更期待有一点儿英雄般济世情怀、真抓实干、当之无愧的环保先锋。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怎样让环保局长强起来    2015年05月04日
  • ·环保局长 真不好当(图)    2015年03月26日
  • ·雾霾再袭 环保局长的苦水倒给谁    2014年10月1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