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环保圈子里,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创作的长篇小说《霾来了》一时间炙手可热。官员将其视为“工作指导手册”,普通人把它看成兼具专业性和故事化的“防霾生活指南”。(1月21日《中国青年报》)
这部洋洋洒洒24万字,旨在反映和影响现实的虚构作品,因为“环保局长的官员身份”、“治理雾霾的利益博弈”等元素杂糅,在现实维度里制造出空前热度。和往常官场小说一样,我们不用去怀疑这本书的吸金能力。
但通读完整篇报道,却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虽然李局长声明创作只花了100多天时间,且写作动机是利用文学形式向公众普及环保观念,但看看他透露的创作细节“2012年开始写短篇、写环保时评、趴在垃圾箱上用台历记录”,恐怕用痴迷二字形容一点不为过。
作为一个空气质量排名严重靠后城市的分管副局长,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有点写作雅好不是不行,但好歹分分场合吧!相信退休之后,再行操刀绝无人责难。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富了“副业”荒了“主业”?抑或借雅好来掩护贪腐撤退?
无须讳言,现实里做好任何一个减霾的细节都不容易,环保官员身上的担子很重,常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就在今天,江苏通报去年57名干部涉环保犯罪落马、环保部通报湖北“跨省污染”水库调查结果,恩施环保局长被免......一切都预示着当下环保官员吃力不讨好、高危难升迁、改变无力感等多重尴尬处境。
诚然,每到雾霾频发、出现环境问题,环保部门往往替所有政府部门背了黑锅。众多环保人员对当前的环保机制大倒苦水,认为三高企业是政府税收命根子,收到地方保护,只要市(县)主要领导“不点头”,环保局根本管不了,平时就只能拍一拍那些“苍蝇”级的小企业、小作坊,真正的排污大户遥遥无期,环保这样的“次要”工作最终要为增税这样的“主要”工作“让路”。
但这绝不能成为懒政不作为的借口,去虚构世界讨精神满足,来安慰现实里的焦灼情绪,这无疑是一件轻松而且名利双收的事儿,如果大家都去效仿,那么或许食品安监局长该写《苏丹红来了》。
虚构是面镜子,可以映照出现实的样子。为优秀的环保局长代言诉苦不是不可以,但人们更期待有一点儿英雄般济世情怀、真抓实干、当之无愧的环保先锋。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