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长“忏悔”何时不须“匿名”

2015年03月26日 06:57   来源:红网   乔志峰

  3月23日,《环境保护》微信公众号刊发文章《环保局长忏悔录:我是公关局长、作秀局长》,这是一封来自基层环保局长的匿名信。《环境保护》由环保部主管,是环保部的工作指导刊。这位任职近10年的环保局长在信中说,自己曾经立志要为乡亲们守住蓝天清水,但上任后最重要的工作却是招商和公关:帮县里的企业跑环评,应付上级检查。县里主要领导更是对他直言:你的政绩与我的政绩是冲突的,你委屈几年,我必有厚报!否则……(3月24日澎湃新闻网)

  这封信与其说是“忏悔”,倒不如说是对当今环保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控诉”和“揭露”。虽然这些问题早已不算什么秘密,略有常识者都心知肚明,但从一位任职近10年的基层环保局长嘴里“亲自”说出来,并由环保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公开刊发,无疑依然能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原来,有些痼疾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原来,备受诟病的环保现状,并不一定都是环保部门监管不力造成的,很多时候他们也“有心无力”。

  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十面霾伏,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切肤之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理念都有了较大提高。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有义务对破坏环保的行为说“不”,更何况是环保局长。在现有的舆论环境下,他的“忏悔”行为无疑是顺民心、得民意的,按理说他应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指出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他为何却选择了“匿名”的方式?这其实不难理解,他毕竟还要在县里那“一亩三分地”上生活和工作,做好自我保护并非胆小怕事,而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提到治理污染,我们往往会联想到一个个数据、一项项指标。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现在很多领域并不缺少标准也不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缺少的是执行的力度和刚性。环保局长需要看县领导的脸色行事,否则便要怎样怎样,连反映问题也不敢署名,唯恐给自己带来麻烦。这不仅是某个环保工作者的悲哀,更是整个环保治理生态的悲哀,甚至是依法治国的悲哀。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必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发展和环境保护出现矛盾的时候,到底该如何抉择?勿庸讳言,现在某些地方依然在以牺牲环境的方式换取所谓的“经济繁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有些还是万不得已。但无论如何,环境遭到了破坏,这样的后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治理污染的决心。向污染宣战、治理雾霾已经从民生问题上升到执政能力问题,这是最大的民生。何时环保部门的腰杆能够硬起来,不须“匿名”也敢反映问题,环保治理就真正有希望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