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绝非推动地方发展“强心针”

2015年01月09日 08:03   来源:红网   崔恒清

  6日上午,济南土地市场迎来了“开门红”,12宗土地挂牌截止,除位于明湖北路北侧、胶济铁路南侧一块商业商务用地流拍外,其余11宗土地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达到46.2亿元。(1月7日《山东商报》)

  尽管土地经济饱受诟病,但仍有不少地方将其当作“救命稻草”,趋之若鹜。主要是这钱拿得太容易,而且与其他投资不同的是,几乎是“零风险”。更主要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卖了土地建了房子是形象工程,看得见的政绩,这或许就是不少地方乐此不疲的根本原因。但这非但拯救不了地方经济,相反还会倚了蒲鞋戳了脚,使地方发展陷入困境与深渊。

  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地方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本就捉襟见肘的地方经济可谓是雪上加霜。面对经济上的困境,一些人便将视线聚集到了出卖土地上,以空前力度与近乎穷凶极恶的手段,从农民手中强行拿取土地,这从频频发生的拆迁征地恶性事件便可看出端倪。诚然,出卖土地能让一些地方财政收入“丰满”起来,有时甚或也能解燃眉之急,帮其度过难关。但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饮鸩止渴,非但不能去除“毛病”,相反还会形成“酒精”依赖,从而跌入卖土地增加收入的恶性循环。

  其实,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性资源,只会越买越少,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度而言,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靠出卖土地弥补、掩盖经济的“短板”,去制造所谓的虚假繁荣,那只能是自欺欺人。一些地方大肆的造城运动已使得自身陷入窘迫,出现了不少“空城”与“鬼城”,这也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反思这些地方的“冲动”,并非其真的有着雄厚经济基础,而是他们有着土地经济的如意算盘。但现实有时却很“骨感”,而一个地方城市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绝不是领导意志下的“画饼”,尊重它就能“前程似锦”,反之就可能会输得一败涂地。

  城市发展,最根本取决于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绝不是卖土地而鼓起的腰包,而是各种产业都得到长足发展,并形成了科学、合理配置。说白了就是,地方经济只有具备了强大的造血功能,才能有真正的百业兴旺,也就不会眼盯住土地经济不放。那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就能变得淡定、从容与有序,也就不会将卖土地建房子当作往脸上贴金,就会少一份浮躁与冲动,而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需要强调的是,各地都不要再盘算卖土地去拉动地方经济,这其实是缘木求鱼,而且这样泡沫经济也不会持久,迟早都会破灭,到头来不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弄不好还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岂不悲哉?

  各地都要走出土地经济的阴影,彻底摒弃对其的依赖心理,将视线及精力转移到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上去。这很重要,也是各地寻求突围的必由之路,应成为一种信念并加以坚守。一句话,出卖土地不是发展地方经济“强心针”,应得到相关方面关注与正视,唯有如此,地方经济发展才能走出一片艳阳天。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