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禁塑令”关键是要有替代方案

2015年01月04日 07:40   来源:红网   印荣生

  进入新的一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6年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从“限塑”到“禁塑”,新规在当地引发了广泛热议和关注。(1月3日中国广播网)

  报道称,吉林“禁塑令”,是早前“限塑令”的升级版。按此规定,在吉林省范围内,禁止在商品销售、商品服务活动中向消费者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及塑料餐具,违者将处1000元到3万元人民币不等罚款。如此有了具体罚则的“禁塑令”堪称“史上最严”。

  在“限塑令”不折不扣成为一纸空文多年后,忽闻吉林省“禁塑令”横空出世,还是让人颇为欣喜。毕竟,“禁”和“限”,在执行力度上有着质的区别。与“限塑令”相比,“禁塑令”更具不容商量的刚性约束力。此项禁令或有望使严重的“白色污染”的现状有所改观,也为全国禁塑提供示范。

  然而,反观此前“限塑令”的命运,还是令人不免担心。禁令之下,替代方案在哪儿?这个问题不解决,“禁塑令”会不会也成为一纸空文?以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月发出的“限塑令”为例,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但实际情形是,这个“限塑令”,既没禁止得了超薄塑料购物袋的生产,更没限制其销售和使用。只不过“限塑”变成了“卖塑”而已,及至现在,又变成了“送塑”,在我看来,现在市面上的塑料购物袋不仅没有少,反而更多了。

  应当看到,“限塑令”沦为空文,除了相关部门对监管不力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民众长期使用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已是一种习惯并对其产生了依赖。方便到家的塑料购物袋,几乎成了生活之必需,且几无替代品。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决定了很难断其生产、销售的源头。一味的堵,只能一厢情愿,甚至出现报复式反弹。

  毋庸置疑,“禁塑令”会不会步“限塑令”的后尘,最终要看天文数字的塑料袋需求量,能不能研制、生产出可降减的替代品,并让民众满意,有了替代方案的“禁塑令”,才能赢得民众的支持。希望吉林省提供可资全国学习借鉴的禁塑范本。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