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名校梦、逃避就业、换专业和城市?你为啥考研?

2014年12月30日 07:25   来源:新民晚报   曹刚

  刚过去这个周末的两天,全国考研。

  多年前考研,侥幸踩线过关,分数记不清了,对一个陌生人却久久难忘。她坐我后排,考到第二门,没来,估计是第一门考砸了。类似剧情每年上演,本不足为奇。可神奇的是,第二天上午,她又来了。缺考一门,还能重返考场继续战斗,心理素质真过硬。

  像这样“重在参与,轻易挥霍报名机会”的考研态度,自然不值得提倡。更多报名者很在乎这个机会,提前数月全力准备,志在一搏。

  为啥考研?调查显示,最普遍目的是圆名校梦、逃避就业、换个专业和进入理想城市。真正有兴趣研究学术的人,不多。

  带有功利色彩的选项得票高,其实无可厚非,不能要求所有人的动机都那么纯粹。读研阶段,除了研究学术,也可以研究创业、研究文学、研究学生工作、研究兴趣爱好,将来进入职场,都可能派上用场。

  考研的正面典型,是大学室友老刘。大三某一天,他在寝室昏暗的蚊帐里宣布,从此投身清苦的学术之路。于是,他考研、读博,安心钻研学术,留校任教,到英国做访问学者,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业内专家。

  如何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许多人建议“宽进严出”,我看未必有特效。如果是老刘,无论环境多宽松,也无法阻挡他对学术的热爱;如果是另一些人,一心只想着混文凭,即便现在不被学校淘汰,将来也很难在社会立足。

  “研究生就业难”成为话题,包含一个预设前提:研究生就业不应该难,起码不应该比本科生和专科生难,为啥?

  频频扩招,宽进宽出,导致研究生量涨质跌,就业率和含金量随之下降,很正常。不同学历,适合的工作领域不同,对工作的预期也不同,各有优势和难处,简单比较孰难孰易,没啥意思。

  考研成功,只不过意味着多享受几年校园时光。学历是外在虚名,关键是如何修炼内功。自我感觉别太好,否则研究生毕业时,既缺工作经验,又无年轻优势,万一再丢了平和心态,怎么和低学历高能力的小伙伴竞争?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