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疏通京津冀金融协作渠道

2014年12月25日 07: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协同发展关键是市场的协同发展,能够形成让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的统一市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现在,中央层面已高度重视,但行政手段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三地产业结构相似、市场机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等。所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最终实现市场协同发展。

  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很大,既关系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又影响一体化的进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金的高效流动是必然要求。河北省政府在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促进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回报期较长的基础设施及其他重大项目。此消息随即引发各方热议。

  现阶段,京津冀地区金融总体规模和发育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经济金融发展互补性强,主要是北京存款充足、资金供给能力强,与津冀两地的贷款需求旺盛具有显著互补性。区域内的资金流动需求旺盛,但受制于行政壁垒和政策壁垒的限制,三地银行间跨区域合作的实质性支持很有限。从长远来看,消除行政壁垒和政策壁垒的限制,为金融资源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创造条件,需要政府逐步完善政策和改进监管。至于银行间的业务合作应交给市场主体自己调节。例如,京津冀三地农信机构已达成一定共识,并签署了京津冀农村金融服务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为协同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就有望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晓)

  (《农村金融时报》供稿)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