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募捐箱这么脏乱,谁敢捐啊!”在北京某超市,刚购物完的赵先生看了一眼夹杂着购物小票、折扣券、广告单的募捐箱,推着购物车走了。透明的箱子,醒目的大字,在一些公共场所,小额募捐箱存在多年,点滴汇聚人们的“微爱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管理不善,很多募捐箱名存实亡,有的甚至沦为“垃圾箱”。(12月22日中国网)
借助一些商场地方去设立募捐箱,虽然之前或许同商场有些合同,但是执行的好不好,不能光靠一些商场的自觉性,慈善机构的监督管理更要跟得上。一味地去埋怨公众的冷漠和商场的不负责,试问,你的监督又去了哪里?相关救助机构的设置功能和自身管理不善等问题,必然会引起民众对公共福利救济事业的一些误解,在这种不信任的氛围下,“捐了也白捐”的念头占据了上风,抵触情绪偏多,募捐事业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印有点滴汇聚人们的“微爱心”字样的募捐箱,却有很多购物小票、废弃纸张充斥其中,电子屏损坏,监督电话打不通、没人接,募捐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这样的募捐机构怎能让人信服?不说监督的责任,就连接电话都这么困难,岂能怪商家不负责,公众太冷漠?“装个盒子就能收钱?”,不说善款用途,怎能判断募捐箱真假?不少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捐款。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在沃尔玛北京朝阳门店,记者看到一个标明由某慈善基金会设立的募捐箱,经联系该基金会后,对方却表示基金会目前并未开展募捐箱活动。试问,善款如果募捐到了,给谁使用?
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慈善机构而言,募捐的作用不言而喻,应该是慈善机构取得善款的绝大多数正当渠道和方法,以此为出发点,相关慈善机构应该去采取措施积极管理和维护,以慈善为理由,把这些本应属于自己的责任转移到了相关商家身上,这根本就是一种歪曲善意的绑架。再则,设立募捐箱,疏于管理,懒于维护的表现,更让公众对此难以产生慈善共鸣。“这募捐箱这么脏乱,谁敢捐啊!”在北京某超市,刚购物完的赵先生看了一眼夹杂着购物小票、折扣券、广告单的募捐箱,推着购物车走了。不是这个公共人没有爱心,而是一些慈善机构根本没有个明确的负责的态度,怎能要求他人给予积极的支持?
“我们70多个募捐箱,能达到一年开箱取款的不到三分之一。”北京朝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一方是慈善机构对社会慈善事业低落的感叹;另一方面,则是“装个盒子就能收钱?”无法判断募捐箱真假的市民的怀疑。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募捐箱都只标明了设立机构、监督电话,并没有说明善款具体用途。一方是社会公众对募捐用途的质疑,作为公共募捐群体,他们有权去知道自己将要帮扶的对象和资金使用情况,然而,真正公布的慈善机构少之又少。在一味埋怨时,是否也当反思?慈善机构的募捐箱有多少是自己购置的,恐怕连这些都是相关商家赠予的吧?以此而论,怎能说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没有爱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不是我们爱心太少,只是值得托付的承载慈善平台太少。小小募捐箱的形象,不仅是慈善机构的脸面,更涉及到对公众募捐的尊重。爱心不能以募捐箱的善款多少来论,君不见“汶川地震时从世界各地飞来的募捐财物”。募捐箱变成垃圾箱的窘困,应该引以为戒。如果相关慈善机构一味地将责任推给社会和商家,自身的慈善本能又体现在哪里?打消公众对善款的质疑,应该从自我做起,从这小小的募捐箱清理作起。毕竟,就算是一个美女,浑身上下脏兮兮的,也会影响他人的观感。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