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箱变垃圾箱,不要让爱心蒙上灰尘

2014年12月22日 11:28   来源:中国江西网   乐小陌

  透明的箱子,醒目的大字,在一些公共场所,小额募捐箱存在多年,点滴汇聚人们的“微爱心”。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管理不善,很多募捐箱名存实亡,有的甚至沦为“垃圾箱”。在沃尔玛北京朝阳门店,记者看到一个标明由某慈善基金会设立的募捐箱,但联系该基金会,对方表示基金会目前并未开展募捐箱活动。不少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无法判断募捐箱真假,而且也没说善款具体用途,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捐款。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募捐箱都只标明了设立机构、监督电话,并没有说明善款具体用途。(12月22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慈善、捐款、红十字会等等这些和爱心义捐有关的词频频进入大众视野,却是质疑声、骂声多过支持声、称赞声。试问本来是好事为何会有今天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募捐是好事,大家都愿意慷慨解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大家捐献过后,这笔物资往往不了了之,没了后续追踪报道。再者就是各个机构在公共场合设立募捐箱,并没有维护人员,导致募捐箱周围脏乱差,好似垃圾场一般,毁坏募捐形象,同样也不告诉人们这个募捐款的用途,有好些人捐了钱都不知道捐给了谁。

  例如:“每喝一瓶**山泉,就捐赠了一分钱”,今年,因公益促销没有制定出具体起始时间、地点、产品等系列规范制度,导致公众不清楚其捐赠金额等情况,一企业被指“骗捐”。“好人做不得”、“捐了也是白捐,捐款不知道干了什么”……“骗捐门”事件的屡屡发生,让不少群众从心理上放弃了从事慈善的打算。这一切都和规范募捐的立法缺失有关。

  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规范募捐的法律法规,定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哪些机构可以组织募捐,哪些情况可以募捐,募捐以后是否真实送达。让集资者有道,捐者放心,被捐者受益,还募捐一个湛蓝的天空。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