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其奖章,俄罗斯首富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最终以475.7万美元买下这枚奖章,这个价格远高于之前预估的350万美元,沃森本人可得410万美元。
令人拍卖双方和中介者高兴的是,乌斯马诺夫在12月9日通过伦敦公关公司发表声明称,要把奖章归还沃森,因为“詹姆斯·沃森先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因发现脱氧核糖核酸结构而得到的奖章必须属于他自己”。
拍卖奖章后,不仅拿到了钱,就连奖章也物归原主,这是一个皆大欢喜,各方多赢的结局。不过,这种多赢的结局赢在什么地方却有一些说道。
就沃森拍卖其诺贝尔奖奖章首先要明确的是,可以排除一些之前对沃森拍卖奖章原因的种种猜测。有两种说法比较典型,一是沃森穷困潦倒,生活难以为继;另一是沃森要重新吸引眼球。然而,沃森并非穷困潦倒,更不会生计维艰。因为,即便他辞去了将近40年冷泉港实验室主任的职位,他也还有学术研究收入,当然不乏退休金。同时,尽管由于因为种族歧视言论(把种族与智商联系起来)而成为没落人物,但是,拍卖奖章未必就能让沃森成为风云人物,就像当年获奖一样。
沃森的拍卖其诺贝尔奖奖章最大的意义是在扩大和实现该奖的最高附加值,因为,以他现在86岁的年龄,如果再不做这件事,可能就会晚了。
诺贝尔奖的价值当然是有多方面,既有限,又无限。如果仅从经济价值来看,其有限在于只有当时获奖的100多万美元。诺贝尔奖价值的无限当然既在于经济的,又在于科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例如,通过诺贝尔奖揭示的真相和成果造福于人类社会和吸引更多人的投身于科学就是无限价值的体现。
不过,从经济角度看,诺贝尔奖的有限性却可以通过附加值来提升和扩大诺贝尔奖的无限性。诺贝尔奖的附加值当然不等同于某种产品的附加值是要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产品附加值,而是指通过诺贝尔奖的光环和荣誉产生的附加值。
不仅是商家,就连获奖者早就知道,与诺贝尔奖荣誉沾边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获得经济价值,沃森本人更是深明这一点。所以,此前沃森已经拍卖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感言手稿及其诺贝尔主题演讲稿。这两个稿子分别卖出了36.5万美元和24.5万美元。不仅如此,2013年,与沃森共享诺贝尔奖的另一位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将其于公开发表研究结果前数周向他儿子解释DNA结构的书信《生命的奥妙》公开拍卖,拍得606万美元,也打破了世界纪录,实拍价格超过了预估的3倍,成为拍卖史上拍价最高的书信。
沃森和克里克的做法显然都让诺贝尔奖获得了高附加值,但是这种高附加值并非贪婪,因为,即便拍卖所得的钱财都用于研究人员的生活和研究,也无可厚非,甚至更有意义。正如乌斯马诺夫称,他的父亲死于癌症,因此,他很重视沃森的研究成果对癌症治疗的贡献。如果乌斯马诺夫付出的费用直接或间接用于了癌症研究,这个诺贝尔奖的附加值就不仅更高,也符合公平公正原则。更何况,沃森称要将拍卖所得大部分款项投入他从事研究和工作的机构,其余则用于养老。
沃森等人拍卖诺贝尔奖奖章的另一个多赢意义在于,这拓宽了科研资金的来源,把民间和富豪的资金吸收到科研中。尽管世界各国政府都支持和扩大对科研的投资,但有的多有的少,多者如美国,对科研投资占其GDP总量的2.8%,较多者如欧盟28国,科研投入占GDP的1.96%,大有后来者居上的中国也将GDP的1.98%投入到了研发当中,但是,科研经费不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鸡蛋就不能也不可能来自一两只鸡,而是要广泛吸引投资或资本,民间和富人的资金就是最好的来源。现在沃森和克里克吸引富人的资金显然开了一个好头,也指出了一个方向。这实际上也是给富人如何使用资金指明了一条出路,是富人避免在巨富中死去的耻辱的有效方式。
当然,这次沃森拍卖其诺贝尔奖奖章也让富豪乌斯马诺夫成为了赢家,因为他不仅成功地与诺贝尔奖沾上了边,而且也让自己的财富更洁净和升值。没准日后他会因此而赚更多的钱,而且也会因为他投资了对癌症研究而让其有更好的名声。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