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对资源环境的约束

2014年12月15日 10:08   来源:东方网   沈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京举行,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即:稳中求进。而要真正做到“稳中求进”,其前提是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历史地、辩证地看清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现阶段的特征诸多,仅以资源环境一端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以往论及生态环境,常以“恶化”形容之,现如今,警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这还是头一回,委实给世人一个醍醐灌顶!

  从环境承载能力角度把握经济新常态,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突破。它至少具有两点根本性的意涵:一、迫使我们放弃原先经济建设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不健康基因”;二、切实强化对资源环境的约束,以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实现经济自身的转型升级。

  强化对资源环境的约束,除了建章立制,诸如设置刚性制度、健全考核指标、实施“一票否决制”、关闭“污染大户”、调整生产结构,等等,还有一条,就是亟须严肃查处环保系统的腐败案。近日,江苏省句容市、浙江省海盐县环保及相关部门违法违纪案件被检察机关查处,引发热议。这些环保腐败案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项目审批以及监察执法中的环保测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重渎职,并且以“打开绿色通道”为要挟大肆索贿、受贿。

  环保机构是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专责部门,堪称约束地方资源环境的“第一道防线”。某个项目能否上马,先得由环保审批;倘若环境影响评价不够格,环保会作出缓办、暂停甚至下马的行政决定;即使已经投产的项目,一经环保测评有问题,也得停产甚或关闭。就保护地方资源环境来说,环保部门权力很大,责任也很重,一旦其权力寻租,责任“缺位”,那么,对地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自是巨烈的。打个不雅的比喻,像句容市、海盐县环保部门与那些“污染大户”已形成了“猫鼠一家”,它岂能守护青山、碧水、蓝天?

  有网评说:“比治污更重要的是治官”,斯言极是!治环保领域的贪官,治环保部门不作为的庸官,乃是强化对地方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之所在,其理不言自明,无须赘述。

  前些天,我写了网评《第三方运营的效力》,肯定了石家庄市将空气质量监测由“官办”变为“民办”,新增添的49家空气质量监测站均由一家叫“先河公司”的民营企业承担(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形式),显然,这是环保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的有益尝试。其实,如何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如何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如何激活社会中介组织的力量?如何从制度上确保有第三方的介入予以监督?这些方面的工作似处于草创阶段,还有着巨大空间,仍有深入探索的必要。常言道:“腐败见不得阳光”。环保工作一旦广纳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开化、透明化、阳光化,还会留有腐败的“死角”么?何愁对地方资源环境的约束不力?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