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归来话低碳

2014年12月09日 08:18   来源:北京晚报   苏文洋

  前天下午从南极回到北京。今晨走笔扼要向读者报告一些此行见闻和所思所感。

  百人团“2014南极低碳之旅”是由上海中旅、华府艺术公司、上海汇展集团和挪威籍海达路德“前进号”破冰船联合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据国际南极旅游业者协会(IAATO)统计,中国游客赴南极旅游人数,2004年仅37人,今年达到3367人,10年增长近10倍,仅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位居全球第三。

  全团90%以上团员从上海乘机出发,我和几位同行者从北京出发,在迪拜会师后,转机飞抵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丽斯(简称布宜)。布宜是西班牙语的中文音译,意思是“好空气”。几百年前不叫这个名字,西班牙水手来到这里后,大叫“好空气”,竟然叫成了一个国家首都的名字。可以想象,其一,这里的空气有多么好;其二,当年西班牙的空气也不怎么好。

  在布宜休整一天后,19日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世界最南端城市乌斯怀亚,意思是看落日的地方,然后登船。40个小时后,穿越有“魔鬼海域”之称的德雷克海峡,抵达象岛。因风浪过大而无法登陆,改为驶向乔治王岛。22日上午登该岛,参观波兰科考站。下午再登该岛,走进中国南极长城站。整个行程,一日三餐和住宿都在船上。每天上下午分批乘冲锋舟各登一岛,先后登陆半月岛、迪赛普申岛、迈克逊港、陆西耶瓦港、天堂港、单科岛、纳克港、库佛维尔岛、道林湾、拉可罗港。每天去哪儿登陆,基本上都是几个小时前根据气象预报临时决定,原计划雷迈瑞海峡巡游等项活动都因受暴风雪天气被迫取消。在登陆拉克罗港造访英国皇家邮局即企鹅邮局、博物馆后,再次在西风带上顶着九级风浪,经过40个小时颠簸,回到乌斯怀亚结束此次南极之行。

  现在去南极的大概分两部分人,一部分是科考人员,一部分是旅行者。一百年前还有捕鲸者,现在不见了。据介绍,所有南极港湾岛屿为保护环境,每次只准一艘轮船进入,每次登陆不得超过100人。有个《南极条约》,中国和挪威均是缔约国。但这个《条约》全凭自律和互相监督约束,并无法律效力。比如说,“前进号”船上所有的固体垃圾(除纸张进行环保焚烧外)均进行特别分类和固体压缩处理后带回岸上回收;船上污水分为“污水”和“中水”,经特别环保处理后,按照国际船舶排放标准排放。全体团员自己搞了个《旅途十律》,相约不喝瓶装矿泉水、不单独乘电梯、减少毛巾换洗和房间打扫,不带走南极的一粒石子,除了脚印不留下任何东西。即使是脚印,踏成深坑,也都由先遣的探险队员负责最后填平,防止企鹅掉入进去。

  值得一说的是每位团员除了在陆地和船上总共支付216美金小费外,还自愿交上20美金碳积分费用。这个碳积分费用,根据南极旅行期间每天的个人碳足迹表计算,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收取,并用于实现碳中和。虽然也许没有一个人能说清这个交易和碳中和是怎么一回事,但大家都高高兴兴地交了。为了低碳环保,人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也有必要付出一些代价。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