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多元时代”的影射

2014年11月28日 13:50   来源:中国网   王旭东

  27日上午,北京市发改委正式发布北京公共交通价格调整最终方案。新方案最终选取了听证方案中轨道交通方案二和地面公交方案二,即地铁起步3元坐6公里,不含机场线;公交起步2元坐10公里。新方案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即和轨道交通新开通线路同步实施。(11月27日《新京报》)

  北京地铁的“2元时代”,曾是一道风景。自2007年10月7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全路网实行单一票制,票价为2元/人次。北京地铁“全程2元”的物质基础是北京市政府财政年增加支出将达10亿元左右,并且呈现“加速度”。据测算,相对以前的票制票价,80.2%的乘客平均每人次减少支出1.3元。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城市公共产品,以降价的形式“拥抱”市民,既体现了“公交优先”的战略,又折射出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及公共财政的公益与共享属性。

  告别地铁的“2元时代”,实行计程票制,并最终步入“三元起步时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民意选择”——据悉,在由北京市发改委、市交通委共同开展的“我为公共交通价格改革建言献策”活动中,18天内共收到24079人提出的40222条意见建议。“此次方案的形成之中,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表达意见。而主管部门对社会各方面提出的一些共性意见也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吸收。”应该说,公众参与改革、民意给力改革与民智参谋改革均已驶入“地铁”。

  北京公共交通最终方案的优惠政策是亮点之一,既体现出“平衡与博弈”的市场元素,又反映出公共政策的亲民属性。价格的调整无疑会增加市民的出行成本,对一定群体构成影响,尤其是不得不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低收入群体。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是“雪中送炭”,并非“锦上添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曾说过:我觉得要把满足广大困难群体的基本公共需求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困难群体的增多和利益受损,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现实,也成为公平与公正的焦点问题。因此,要优先为困难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北京地铁“多元时代”的影射。深化改革、深水区改革,有必要开启“多元时代”。“多元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公民的充分表达与深度参与。正如有关专家学者所说,正是在广泛的社会表达中,我们能够正确地整合出社会的共同利益,同样,广泛充分的表达也能使我们准确地把握其利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地进行利益的协调,避免形成严重的社会分化和利益冲突,以保证社会健康发展。广开民智,启发官智,形成民智与官智的“互动”,方能为改革发展把好脉,才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