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为“泡药”豆芽提供了生存空间?

2014年11月25日 10:14   来源:荆楚网   李珊珊

  近日,记者探访大兴区一家非法豆芽生产“基地”,产自这里的豆芽销往北京各大批发市场及河北、山东等地,日销量高达20吨左右,月销售量超过百万元。(11月24日 新华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然而,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时刻牵动着公众的心。从“大头娃娃”到“三鹿事件”, “地沟油”到“毒奶粉”,如今 “泡药”豆芽的曝光再一次让人民群众对“毒食品”痛恨至极。一些“黑心”商人、不法之徒为了牟一己之利,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制假售假,市场上流通的“问题食品”在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向餐桌污染宣战,向“问题食品”宣战,打好“舌尖上的安全”保卫战已经刻不容缓。在频频爆出食品安全事件受,不是让人们感到忧心忡忡,公众忍不住要问:这些食品是怎么了?又是什么让“泡药”豆芽有了生存的空间呢?

  在笔者看来,“泡药”豆芽等这些问题食品的出现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不法商家。一些商家利益熏心,一心向“钱”,在法律和道德面前,为了一己私利不惜一切手段,将百姓的生命安全置身事外;其次是监管工作不到位。我国的监管体系繁琐复杂,相关部门对于食品的生产过程的监督力度不够,卫生、工商、质检等执法部门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根本做不到“无缝对接”;再次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目前仍存在很多的漏洞,执法队伍不规范,执法力度不够,为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最后是消费者本身。在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消费者既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导致食品事件发生的“推动者”,很多消费者往往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意识,不能很好的辨别食品质量的好坏,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提供了客观条件。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用最严格监管、最严厉惩罚、最严肃问责,切实地对餐桌上的污染实行“零容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大力打击食品安全问题,保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才能切实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