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与中日关系的“蜜月期”

2014年11月19日 09:29   来源:环球时报   刘迪

  高仓健走了。他的离去,不但深深震撼日本社会,也引起中国民众普遍的叹息、扼腕。毕竟,他的形象深深嵌入一个时代中国人的记忆,也让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日本明星怀有一种特殊的热情。

  在日本,人们认为高仓健予人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幸福的黄手帕》,但在中国,却是《追捕》。这部电影拍摄于1976年,1978年译成中文,1979年上演。这是“文革”后中国引进的首部日本电影。高仓健扮演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硬汉杜丘,深深打动了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观众,也让中国透过高仓健、透过这部电影,了解到日本、了解到现代化社会。1979年,笔者正在读大学二年级,曾找到这部电影的原作、西村寿行的日文版小说《你啊,越过愤怒的河吧!》逐字阅读。

  当时人们对《追捕》这部电影的解读、想象,远远超出作品本身包含的意义。当时,“日本”与“现代化”重叠,我想很多人都是通过这部电影思考日本模式对中国的意义。看过这部片子的人,肩扛着改革,走过30余年。回想起来,如果说这部片子究竟给了他们什么,或许可说,以这部片子为代表的那个时代日本影片,刺激了整整一代中国人对现代国家、现代化的向往。

  那个时代的日本电影,成为改革之初一代现代化社会的窗口,引起普遍的感动。张艺谋就从日本电影受到很深影响。在他记忆中,那个时代是挥之不去的。后来张艺谋邀请高仓健拍摄了《千里走单骑》。片中高仓健宝刀不老,演技炉火纯青。尽管情节单纯,但却以演技感人。这部片子还了张艺谋夙愿,也表达了他的“乡愁”。张艺谋还想重寻上世纪70年代末的那种普遍的感动。尽管各种功课十分到家,但时代已经远非敞开国门之初,他无法唤回一个时代。

  恐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120余年以来中日关系最“温馨”的时代。中日政治家,多以大局出发,维护来之不易的两国关系。人们记得,1985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但他得知中国人民对其行为的反应后,即决定不再参拜。他的行动与决断,与此后某些日本政治领导人比,立见高低。

  在中国,如高仓健那一代人影响力、号召力的日本人已经无几。高仓健的离去,也许象征一个时代开始落幕。想到此不禁有种苍凉。这几年,中日关系渐行渐远。尽管今天的中日两国,分别进入不同的时代。高仓健那一代的日本明星,在中国享有崇高的地位。中野良子、栗原小卷这些文化界人士,以他们的职业操守、责任感,连接了中日两国民间。高仓健一代,给中日两国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这就是,相信民间的力量,相信文化的力量。

  今天,中国把注意力日益转向周边国家。中国决心与亚洲国家共同创造新的历史。这必将是亚洲人民、亚洲文化融合的历史性转变,其中包括新亚洲文明的创造。在这个巨大的洪流中,希望看到高仓健的继承人。▲(作者是日本杏林大学研究生院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