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人性中该有坚持和反抗

2014年11月19日 07:44   来源:红网    文/张燕

  和我一样的年轻一代,印象最深刻的高仓健电影,不是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中国的《追捕》,也不是《幸福的黄手帕》和《远山的呼唤》这样的代表作,而是张艺谋21世纪初邀请高仓健主演的《千里走单骑》。而更年轻一些的小鲜肉,不少甚至会问高仓健是谁?

  是的,高仓健是谁?那得追溯到差不多40年前,1976年,他与原田芳雄合演《追捕》,片中他眼戴墨镜、身穿高领风衣的铁汉形象,引发轰动,从此深入人心。高仓健从影50多年间,出演过200多部影片和多部电视剧,不仅受到日本观众喜爱,对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人来说影响可能更大。我们这代人很难明白,在那个时候,高仓健对中国人的冲击。

  高仓健带给那时国人的,不仅仅是妆容上的硬汉形象,硬朗背后是反抗命运的坚毅和粗犷。《追捕》就是这样一部片子,《追捕》里的高仓健,用现在的话说看上去很酷,不止于此,片中的他还是个勇于反抗命运、反对邪恶的人。对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来说,《追捕》里的高仓健从个人形象到片子故事,对于国人而言,都是那么的崭新和不可思议。个性原来可以这样张扬,个人命运原来不必一定承受,更不必至于随波逐流、忍忍再忍忍,可以自己去主宰。

  题外话,高仓健包括整部电影的表演如此人性化,仅此一点,其冲击于当时的国人而言,就不可思议。很遗憾,这样的感受,我只能去意会。当我成年,看《追捕》时,以上种种在我身上什么都感觉不到。我甚至在想,这样的片子,在今天的中国如果上映,票房可能惨败,哪怕主演是高仓健。

  后来我看到其主演的《铁道员》,这一次他老了,真的开始老了。但这一次讲述的故事,我为之动容。观影过程中,我甚至忘记这是日本的故事,不仅仅因为哪个国家都会遇到,而是今天的中国很多地方,已经被同样的轮回刺痛。片中,煤矿小镇和铁路都曾辉煌过。铁路带走了煤炭,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样的资源型城镇在中国很多,似乎一片兴兴向荣。但某一天,资源枯竭了,问题也就来了……

  这不正是中国很多资源枯竭城镇的翻版。这一回,他反抗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而是和不可逆的潮流和历史,和经济规律在争斗。他就是一个loser,不管怎么努力都注定失败。片中,高仓健坚守在煤炭枯竭之后的铁路上,他失去了妻子,出生不久女儿也死了。英雄落寞,实在是苍凉。作为工业化、现代化运输、交通工具的象征,铁路曾改变了人类的方方面面。但对于资源枯竭城市而言,资源没了,铁路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

  片子的高仓健只记得父亲告诉他日本的发展需要铁路,于是在人们都离开之后,他依旧继续在铁路上工作。这份坚持让人感动,不是唯美化的追忆,而是赤裸裸的灼刺和忧伤。现实令人动容,老了的高仓健不变的冷峻饰演的该角色,实在是悲凉。汽笛声在《铁道员》里反复响起,仿佛一首挽歌,诉说着经济发展、时代变迁的忧伤。

  这是日本电影,也是一个中国人可以理解,可以看懂的电影。这些和故事本身有关,和编剧、导演的功力有关,也和主演高仓健精湛的演技,以及合适得不能再合适的形象有关。此文只为纪念高仓健,纪念他伴随国人走过一程。日本当地时间2014年11月10日凌晨3时49分,因淋巴癌高仓健在东京都内的医院逝世。他“老了”,曾被他震撼过的一代也渐渐老去,不变的是,他一生都在诉说一个故事,人性中该有坚持和反抗。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