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项目落户盐城 化资源优势为旅游优势

2014年11月19日 09:10   来源:人民日报   朱克江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等,是旅游业发展的家底和本钱。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立足资源优势,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加快发展旅游业,取得良好成效。今年以来,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处于全省前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

  保护生态环境。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一个根本不能忘,就是珍视、保护并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盐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东部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西部有大纵湖、九龙口等近百平方公里的湖泊湿地。盐城市严格实施生态功能区保护,受保护地占全市国土面积20%以上。同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在千里海岸线造林近10万亩,在沿海滩涂建设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均被列入我国第二批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被誉为“动物的天堂、鸟类的王国、物种的基因库、天然的博物馆”。2013年,盐城市荣膺“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

  突出鲜明特色。旅游经济是典型的“眼球经济”,有竞争力的旅游经济必定特色鲜明。为了突出自身旅游业特色,盐城市发挥生态资源比较优势,以建设特色生态精品景区为核心,着力打造湿地生态、湖荡亲水、故道风情等旅游板块,并通过强化市场营销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长三角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景区”,盐镇水街等荣获“心醉夜色”长三角经典旅游示范区。设立盐城旅游(上海、南京)推广中心,制作的旅游微电影《盐城之恋》广受好评,“东方湿地、鹤鹿故乡、银滩海韵、水绿盐城”影响日增。此外,还依托独有的海盐文化,建成以中国海盐博物馆为标志的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

  坚持多业兴旅。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需要食、住、行、购、娱等诸多行业支持,同时对相关行业发展具有显著带动作用。加快旅游业发展,应拓宽视野、优化环境,延伸产业链,聚合正能量,形成多业兴旅局面,让旅游业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旅游业附加值、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盐城市注重完善功能载体、提升城市形象,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外部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人文环境对游客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同时,积极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科技、体育、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市场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去年,全市游客接待量17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亿元,两者增幅均列江苏省第三位。

  打造龙头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盐城市积极构建大旅游格局,成立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将发展旅游业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市财政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在每年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海盐文化节期间,组织开展旅游专场招商活动。第五届海盐文化节现场签约11个,总投资47亿元。一批龙头项目落户盐城,其中3个项目被列为江苏省旅游业“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盐城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