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坚持不懈清除党内“负资产”

2014年11月11日 07:49   来源:人民日报   晓轩

  腐败乃是侵入党的健康肌体的一颗毒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依法依纪严惩腐败分子,提振了全党信心,增强了党的威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有外媒指出,反腐将使中国获得700亿美元经济红利。国内也有媒体指出,在正风肃纪与铁腕反腐的强劲激荡之下,价值观层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民务实清廉正成为主流价值追求。显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是简单地抓贪官、惩腐败,而是关乎改善政治生态、促进经济发展、重塑价值观念的战略决策。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党员干部中凝聚了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强大正能量。但党内也累积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资产”,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腐化堕落、纪律松弛、“四风”积习甚深等。反映到社会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潜规则”畅行、“笑贫不笑贪”等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日积月累,将会严重制约民族复兴梦想的实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党绝不能背负那些“负资产”,任腐败“毒瘤”吞噬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健康。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是要彻底清除党内的“负资产”。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只是畏惧党内反腐高压态势,才不得不有所收敛,“不敢腐”的基础仍很脆弱;有的党员干部仅在那里观望,希望这阵“风”早点过去,还想回到过去“一张报纸一包烟,优哉游哉过一天”的“好日子”。从最近通报的案例来看,还有一些地方和党员干部在顶风作案、违纪违法。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不断巩固“不敢腐”的成果。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腐败是一个疑难杂症,反腐败乃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短期内根除。我们既要满怀信心,坚定不移地惩腐肃贪,又不能盲目乐观、急于求成。如果寄希望于一役定胜负,可能一时声势很大,但很快就会流于形式,“雨过地皮湿”;或迅速反弹,如韭菜割了一茬长一茬。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永远在路上,做到劲头不松、力道不减。这样,才能使观望者不再犹豫、侥幸者去掉幻想、投机者没有市场。

  “开弓没有回头箭”。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只有你死我活,无法“和平共处”。为使党带领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反腐败这场斗争我们必须打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