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钱”休眠 暴露慈善效率危机

2014年11月07日 13:48   来源:西安晚报   朱昌俊

  近日,广州红十字会社会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救命钱)被曝躺在银行钱生钱,2013年度利息收入达191.85万元,超过年度救助支出总额。与此同时,广州市各家医院几乎都存在患者医药费筹措困难的问题,7000元救助额度十年未变,申请救命钱也困难重重。(11月6日《长江商报》)

  历来关于红会的负面新闻中,善款的去向不明,乃至种种腐败疑云,总是成为众矢之的。但广州红会巨额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被曝只能躺在银行换利息,它或许更提示了仍旧陷于透明度危机中的红会系统的另一重危机,即慈善的效率问题。

  如果说保证善款的不被挪用与公开透明,是红会作为慈善机构安身立命的底线,那么确保善款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无疑是红会维持比较优势所要迈过的更大的坎。善款使用效率不高,首先就是红会自身定位不清的问题。按理说,作为专款专用的急救医疗救助资金,它理当直接用于对急救医疗的补助。事实上,红会只是代表捐助人行使对于善款的分配权利,而一边是将大批善款存入银行换利息,一边却是不少医院和患者面临医药费筹措难的困境,且救助额度十年未变,这种荒诞局面的出现,显然有悖捐助人的慈善初衷。以此而言,出现这种对于善款的不当“支配”,首先便暴露的是红会自身的角色意识不明,并未充分履行好慈善机构应有的作用。

  可资对比的是,同在广州的民间救助病童公益组织——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所筹捐款全部用于救助。两者的慈善效率,高下立判。之所以出现这种差距,至少有两个看得见的缘由。一方面,广州红会的善款来源,并非全部源自社会捐赠,甚至超过一半来自市政府和各区县的拨款,一旦拨款部门对于这部分善款的去向缺乏后续的监督,其使用效率自然就要打上问号;另一方面,慈善机构本身的公开机制欠缺,未履行对于捐赠人的公开义务,善款出现低效的“休眠”状态也就不足为奇。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少善款是由于政府拨款,这种由上到下的拨付形式,也令红会在无形中形成了将自身视为行政部门的错觉。这从善款的迟迟难以被发放可以看出。原则上,红会作为慈善机构最需要做的是扮演连接捐赠者与需求者的桥梁角色,既实现捐赠者的慈善意愿,又确保需要者得到救助。但在实际中,却变成各级医院和需要救助者对于红会的单方面求助,要想获取善款,必须要办理大量手续,不仅大大增加了善款落地的难度,也令慈善的性质悄然失色。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行政化”的善款发放形式和善款在银行“休眠”,正是慈善效率低下的一体两面。

  从现在来看,郭美美事件之后,红会的危机并未真正消除,改革仍需要扬帆起步。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