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尹卫国:维护用户权益 垃圾短信管理应细化

2014年11月07日 09:4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为规范通信短信息服务行为,维护短信息用户的合法权益,工信部起草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接收者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接收者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接收短信息的,应当停止向其发送。违者将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工信部起草规定来规范商业短信,意味着我们正在尝试将其纳入法治轨道,是我国规范信息管理的一大进步。多年来,垃圾信息满天飞,许多接收者不堪其扰,却也无可奈何。工信部的《规定》意味着,手机用户将由过去被动、无奈地接受商业短信变为有权拒绝,或有选择性地接受,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更是给短信息提供者及电信运营商套上法律笼头。

  法治社会,任何商业行为都须建立在确保双方权利与利益基础之上,不管别人是否需要,随心所欲乱发信息,明显侵害了用户权益。依法规范商业短信息,已是很多国家的常规做法。如,德国于1977年就制定《联邦数据保护法》,规定运营商发信息须与用户签订一份合同,滥发短信者被投诉一次最高可罚5万欧元;英国《通信管理条例》规定,未经收信人同意发送兜售产品的垃圾信息,属于违法,法院受理起诉并查实后,每次罚运营商5000英镑。

  征求意见稿对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和短信息服务收费等作出规定,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彰显了相关部门听取民意的心态。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商业信息是通过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平台发送的,运营商采取什么方式与电话、手机用户签订是否接受信息的合同,尚待明确,且需制订细则,还要便于操作。其次,对违规滥发信息的处罚比较模糊。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是针对一次投诉的违法成本,还是对一次群发信息的处罚?有些语焉不详。如果群发几万条、十多万条违规信息,甚至于虚假商业信息,仅受到这么一点经济处罚,显然“小儿科”了。第三,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诉、反馈机制,畅通消费者对违法违规滥发信息的举报渠道,执法部门要及时查处,并反馈意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尹卫国)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垃圾短信,真没治还是懒得管    2015年10月16日
  • ·垃圾短信整治贵在持续    2015年02月04日
  • ·治理垃圾短信需“重罚+技术”    2014年11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