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几里地都荒无人烟的郊外,花费千万元人民币盖了一座桥,建成五年未曾接通公路,也无法通车,五年后突然被有关部门悄悄地紧急拆除。31日,记者来到南京市禄口机场附近的这块荒地,看到了一条宽幅仅10米左右的小河上,仅留下了几座桥墩和残破的围挡,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大兴土木建过一座桥。(中新网10月31日)
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妇孺皆知的一个事实。但当和最近发生在南京江宁区荒无人烟的徒盖河郊外,修建五年,还没通车的大桥就被工程队拆除相对应时,让人觉得心中打翻了“五味瓶”。总感到中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丝万缕隐情。笔者疑问,是谁这样拍脑袋的决策?在修桥中有没有谁率先“致富”?耗资千万的大桥咋会“烂尾”呢?这样修桥如“过家家”堆积木的游戏“戏弄”了谁?让谁情何以堪?谁之过?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的“短命”建筑游戏真该歇歇了。
说到“短命”建筑,近日的网络可谓沸沸扬扬,不时的掀起纸媒和网评人士话语权,撩拨着民众的视觉神经。如广州市耗资8亿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推倒重来”;山东省商河县投资数千万元的小农水项目,当地政府宣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却未经使用就大面积报废等。早之前更有安徽池州,耗资300多万建设的平天湖玉带桥在即将竣工之际遭拆除;耗资400亿元的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即将开园之际,部分已建成的各式建筑竟遭拆除等事例。为什么我们一些地方官员偏爱“折腾”?难道真是 “建桥、塌桥、拆桥都能创造GDP”。我们的地方执政者难道不知道虽然拆除的是桥,其实拆掉的是诚信,是政府在民众的心中公信力。规划不当的借口根本不能掩盖拆除的事实,折腾后留下伤民“印迹”。
不可否认,权力的更迭意味着政策更迭。就如南京江宁区禄口街道徒盖河上拆除的桥。随着管理方的易主,而就直接拆掉从新来过。这实际凸显着当前城市管理的“一把手经济”诟病。在对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往往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工程”,再加上对公共财政支出缺乏严格的预算与监督,特别是对公共设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问责机制,许多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重大社会损失,也很少有人被问责。也就衍生出了前令后改、前建后拆的种种乱相,耗资千万拆掉再修也就习以为常。
诚然,拆除是“由于河流的行洪标准发生了改变,所以桥梁也必须要相应地加高”所致。笔者不免赘述。回溯历史,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已经1400岁的赵州桥;有110年历史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桥龄分别为54年和43年的武汉和南京长江大桥等,难道他们的设计比我们现在先进,考虑得比现在还遥远,他们是为了真修桥。或许徒盖河上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修桥,是为升官发财而不是为了百年基业而修桥。这样对地方经济涸泽而渔的发展无疑是“饮鸩止渴”。
话又说回来,有些地方决策者也不是不想把当地建设好,或许因个人的发展观、政绩观出现偏差,对当地建设贪大求奢,也就热衷于大拆大建,不顾地方财力与百姓吁求,才留下了如此的“烂尾”。因此发展没有错,但科学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规划不当不是借口。
要科学发展,避免像报道中的所谓“规划不当”,应建立领导决策失误终身追究制,才能迫使那些决策者杜绝个人专制、滥用权力,避免决策失误;与此同时,还应建立投资修建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对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建立项目支出的预算和听证制度,尤其在项目实施环节,成立专门监审小组,对工程进行调查和巡视。或许修桥、拆桥、再建的“积木桥”荒诞剧会黯然消失。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