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如期退场 趋利避害应对冲击

2014年11月02日 09:00   来源:羊城晚报   伊歌

  从今天起,美联储不再执行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历时六年、先后三轮的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如期退场。三轮QE,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容3.938万亿美元,大规模“放水”金融市场以化解金融危机。美联储史无前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还引发各国央行竞相“放水”,造成流动性泛滥的“全球货币喷射”(德国总理默克尔语)。

  QE退场是一道分水岭,全球流动性狂欢已到曲终人散之时。美元从贬值预期转向升值预期,回流美国之势日趋明显,必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各国汇率体系形成压力和冲击。在美元流动性泛滥期间,大量资金涌向新兴经济体,造成非美元货币升值、资源性产品价格飙升和资产价格膨胀,既造就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远高于实质经济增长的“盛世奇观”,又带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泡沫化的“盛世危机”。

  美国“股神”巴菲特有句经典名言:“只有退潮的时候,才能知道谁在裸泳。”随着“美元回家”,廉价资金大潮退去,那些对外资依存度较高、资产泡沫比较严重、外汇储备规模较小和对资本流动管制力度较弱的新兴经济体,很可能面临债务、汇率以及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震荡甚至危机。

  早在QE登场时,中国人民银行就未雨绸缪以应对廉价资金的“潮涨潮落”。尤其是第二轮QE启动后,央行的“应招”就接连不断。其中包括: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至21.5%的历史高位,以作为资金流入的“蓄水池”;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幅区间,使汇率波动更富弹性,也更贴近市场;在一段时间内“放任”人民币贬值,以改变单边升值预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多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人民币境外结算中心,等等。

  美元迄今仍是全球唯一强势货币,美联储任何货币政策转向都会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尽管中国至今未像一些新兴经济体那样出现资金大规模流出,但实际流入的资金也在减少。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经济具有相当强的自循环功能,对“后QE时代”的风险和机遇也有能力趋利避害。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较低的外债水平、较高的储蓄率、仍然实行资本管制以及拥有3.8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等,是避害的条件和资本;而美元升值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全球资源性产品价格走低等,则是趋利的可能和机遇。

  为稳定市场预期,美联储早已公布QE退出的日程表,QE正式退出是如期行事,不仅市场提前逐步消化其冲击,各国央行也心中有数,不至于措手不及。数月之前,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在谈到QE退出时就曾直言,中方希望美方作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发行国家要负起责任,美国要注意其货币政策的外溢性,注意与其他经济体沟通,希望美联储按照日程退出QE,同时加速联邦基金利率上升的进程。由此可见,美联储如期退出QE,对于有备无患的中国来说也是如期——如同预期。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