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一牛: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2014年10月30日 11: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付一牛认为,腐败不但会吞噬改革的成果,而且将瓦解公众对改革的支持,甚至成为终结改革的“致命杀手”。改革的最终目的并非仅是制度建立的问题,更应该是意识导向的问题。在这点上,只有法治才能达到终极目的。

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刘君凤/东方IC)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中国的反腐败正在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强力反腐也正在为“近年来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扫除障碍。

  当然,真正的长久之策还在于健全法治。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让官员“不想腐”、“不敢腐”和“不能腐”,这也是反腐败从治标到治本的关键之处。

  反腐败法治化是官员从政的“警示灯”。

  官员贪腐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其钻法律的“空子”,玩打“擦边球”的把戏而已。反腐败国家立法,就是要把法治这张“网”扎得更结实和更密集。让官员执政过程中处处看到“警示灯”,不越红线、不踏雷区。通过有效推进廉政建设,以法治来约束官员权力,才能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反腐败法治化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干部队伍清廉的“稳定器”。

  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事实也证明,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或多或少牵扯到官员的贪腐问题。在令人诱惑的经济“蛋糕”前,一些官员会铤而走险。这不仅有他们目无法纪的问题,也与法治不健全有关。唯有全面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才能有效把官员手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铁笼子”中,从根本上维系社会和干部队伍的稳定。

  反腐败法治化应该成为官员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栖息地”。

  今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但市场经济也对官员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革没有回头路,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为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就不该“缺席”。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就是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一把“利剑”和一剂“良方”。唯有在法治的框架下,官员才回归“本真”,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腐败不但会吞噬改革的成果,而且将瓦解公众对改革的支持,甚至成为终结改革的“致命杀手”。改革的最终目的并非仅是制度建立的问题,更应该是意识导向的问题。在这点上,只有法治才能达到终极目的。(中国经济网网友 付一牛)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将法治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敦促权力归位

     将腐败犯罪的“全环节”纳入惩治范围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