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西交警路虎车队被曝 假如没有“警方供图”

2014年10月28日 07:10   来源:红网   文/乔志峰

  山西交警否认用豪车被疑不实,豪车曾被用宣传照。10月21日,一组山西高速交警路虎车队照片在网络热传。之后,相关官员回应称,路虎车“不属于我们单位,与我们无关”,也不清楚属于哪个单位。“我们怎么可能配路虎车?简直开玩笑。”有官员称,“我们的配车都是捷达、普桑这些大众化的车,连领导坐的都是十几年的烂车。”但在2013年新闻媒体的几篇报道中,可以发现数辆被爆料的路虎车,图片注明为“警方供图”。(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部门这边刚否认豪车传闻,那边就有眼尖者在以前的媒体报道中,发现了遭曝光的豪车的身影。并且,照片还不止一张。看《山西交警雪中带路力保高速畅通》这样的新闻标题,显然是正面报道,也难怪警方要兴致勃勃亲自“供图”了。说不定,相关报道还是其自我表扬、进行正面宣传的“重大成果”呢。只可惜,有时候正面报道也可能产生“副作用”。这不,正在警方应对豪车风波舆情的紧要关口,照片被翻了出来,成为印证“网友曝”的有力证据,也让此前某些官员信誓旦旦的否认表态成为黑色幽默。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幸亏有这些照片,并且很方便地被查了出来。否则,相关部门估计还会继续一脸无辜、一推六二五,公众也只能继续“不明真相”。甚至,曝料的帖子还可能被扣上“失实”、“造谣传谣”的大帽子,难逃被删的命运。有图有真相,不知某些官员这回又会作何回应?他们会不会为自己“简直开玩笑”的态度而感到脸红?

  之所以有人要对豪车矢口否认,原因非常简单,配备进口越野车的做法违反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豪车门”发展到现在,真相已呼之欲出。上级纪委会及时介入,对此进行调查和处理吗?舆论持续发酵,该出手了,这既是严格执行制度的需要,也是回应公众关切、树立政府公信力的需要。只有正视问题、不回避责任,方才是对形象的最好修补。反之,讳病忌医,甚至连问题都不敢承认,千方百计文过饰非,不光难达目的,很可能还会引发舆论的更大反弹,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实际上,尽管现在公务车配备方面有详细的管理规定,依然有一些单位置若罔闻,时有越线。某些地方的交警部门配备奥迪Q7、宝马X5的新闻,也不止一次见诸报端。经费有限、人手不足,是很多地方的交警部门都存在的问题,为何不能好钢用在刀刃上、把买豪车的钱拿来充实一下基层派出所的警力呢?

  有“警方供图”才有真相,谁该尴尬?表面上看是草率回应、文过饰非的“相关部门”,实际上最尴尬的还是我们这些不被尊重的纳税人。“警方供图”照出了事实和真相,也照出了某些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诚信。窃以为,上级部门不仅要彻查违规配车的问题,对那些信口开河、试图蒙混过关的官员,也须启动问责。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