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了一年多,遂宁市开启了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大幕,成为我省首个在市级机关推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的市州。遂宁面向全国公开招聘3名聘任制公务员。20日起至11月10日,这3个职位将正式接受报名。与两年前宣汉县明码标价招聘聘任制公务员不同,遂宁选择“人才和用人单位协商确定”,薪酬引入市场机制,由双方谈判定结果。(10月21日《华西都市报》)
国考大军浩浩荡荡足以证明“铁饭碗”仍是“香饽饽”,但公务员聘任制度的“财大气粗”更加引人注目。此次遂宁招聘3名聘任制公务员再次吸引公众眼球,但也引起不少质疑,薪酬究竟是如何尊重市场机制,不低于17万的年薪是否是好钱花在了刀刃上?更重要的是,聘任制公务员是否能真正发挥“鲶鱼效应”,而不是“搅乱一池水”?
聘任制公务员的初衷是积极的,是契约精神的体现,更是对传统考录模式的补充和创新。但公务人员有别于其他人员,仅靠奖励、年薪吸引人才,易发短见之嫌。此次遂宁招录的聘任制公务员签约三年,约定任务完成量,才能拿到年薪。那么问题来了,多数利民惠民政策短期无法见到成效,甚至要经历“误解”、“质疑”,那么年年以业绩领薪水的聘任制公务员如何“出类拔萃”呢?
再想,这些聘任制公务员往往脱离常规的升迁制度,缺少从基层到管理者一层层的磨炼,虽然考核不合格可以解聘,那谁又为这些“误用”买单呢,要知道他们一年的薪水是普通公务员的几倍。数额不小的财政开支不能仅仅换来“试水”和“试手”,国家和人民怎能为“真品”和“赝品”的鉴别买单?
“能者上庸者下”,优化公职人员队伍,激发工作积极性,让“鲶鱼”带动良性竞争,是公务员聘任制度的本意。然而,和很多人担心的一样,“摸着石头过河”的聘任制难免出现问题。有媒体报道深圳试点公务员改革数年聘任3200人无一人被解聘,会不会又成为“萝卜招聘”的新花式?如果不解决上述问题而一再“试水”,公务员聘任制可能沦为有违民意国策的“形式主义”。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