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大的“神偷”缺了哪门“必修课”?

2014年10月17日 10:07   来源:荆楚网   刘博

  秦明(化名)被抓时,他已经偷了100多件东西,大到笔记本电脑,小到一盒茶叶。而在他沦为阶下囚之前,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据其自我陈述,之所以想到偷窃,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希望给女友足够花的钱;二是自己精神压力过大,把偷东西当成一种解压方式。(10月15日《京华时报》)

  作为一名北大的学子,从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是家族的骄傲,甚至是家乡的骄傲。然而这样的“天之骄子”竟然“偷窃上瘾”,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对物质利益的畸形追求让他慢慢走向了无底的黑洞,而且越走越远,最后成为了一名阶下囚。从一名高材生变成“阶下囚”,他的人生从此一片黯淡。

  事实上,秦明之所以会从一个国家栋梁走向囚笼,还是因为我们教育忽略了重要的一门课程。无论是他在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困扰,还是在学生会工作上遇到的诸多麻烦,或者是后来通过物质诱惑搭建起来的“爱情城堡”,都是因为缺乏“心理疏导课”使得心中障碍始终难以逾越,无法对自身的行事准则做出正确的判断,才使得他不得不通过过激的方式来释放心中的阴霾,这才是偷盗行为发生的原因所在。

  遗憾的是,“心理疏导”这门重要的课程在唯升学率唯就业率论英雄的今天被我们的校园所忽视了,我们在关注学生分数和就业率的时候却没能从心理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这是当下教育的缺失。虽然一些学校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心理机构或者咨询老师,然而,这些机构的存在往往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

  北大学子偷窃事件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尽快补上心理疏导这门必修之课已经是当务之急。导师与辅导员应该在教学之余尽量的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的变化,学校则应该主动的创造条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沟通链条。只有补上这门教学之外的必修之课,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完整,我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栋梁。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