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球时报社评:“焚书坑儒”是出版管理的夸张帽子

2014年10月13日 09:14   来源:环球时报   社评

  近日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称,政府主管部门下达内部通知,要求将余英时、九把刀的书全面下架,野夫、茅于轼、张千帆、梁文道、许知远等的书不予出版。这一爆料导致网上形成了一个舆论热点,有人宣称这是新时期的“焚书坑儒”。到12日晚上,媒体无法证实这一消息的真伪,官方也未有人出面回应。

  不过有不少人倾向于认为“无风不起浪”,比如认为至少上述名单中的部分人个人著作出版形势“不妙”,是很有可能的。

  这种分析汇集了以下事实:所提著者中有的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但热衷于与中国有关的政治,如公开支持当前香港反对派的“占中”、或者支持“台独”等。有的是大陆学者,但长期反对大陆的主流政治主张和价值观,推动“政治异见”文化。如果官方限制他们的影响力,这样的治理信号中国社会并不陌生。

  本文无法就上述传闻的真伪给出额外信息,我们只是想分析该传闻与中国政治现实之间的内在逻辑。

  首先,中国出版界这些年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开放,一些“争议人士”在书籍出版领域所拥有的空间,是相对比较大的。他们的空间应当说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敏感部位,需要他们本人认真把控。

  客观而言,在中国热衷政治除了要有热情外,还需要有驾驭复杂性的智慧和诚意。这在官方层面就如此,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者也是一样。中国的改革需要新思想、新动力,但中国社会同时对各种颠覆性力量的形成或侵入保持着警惕。任何人如果主观或客观上站到了与国家主流政治路线对抗的位置上,他就不应指望自己的影响力会持续上升,不经历任何波折。

  如果那些推动“政治异见”文化的人自定义为“改革者”,他们就应为维护社会主流政治共识承担自己的责任,确保自己不成为国家团结的破坏者。这是他们的文化作用能够随着社会改革的激流一同前行的底线。

  如果他们要打破这一基本社会规则,把坚持宣扬与国家路线对立的政治主张放在一切考虑的首位,那么他们就要准备承受来自主流社会的反弹,而且这种反弹多半是令他们不愉快的。

  这是一份选择,后果很容易预见。旧时代的“焚书坑儒”在中国已不可能重演,但在这个国家,一些“敏感区域”确实存在。它们是普世化的也好,是“时代局限”也好,但它们是中国的现实,是中国保持国家稳定前进能力的一个环节。进入这些“敏感区域”蹚水,决不能是楞头青,充满脱离实际的幻想。这里需要敏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需要超越自我、洞察整个社会的理解力。

  其实官方与有政治异见倾向的著者打交道,经验的积累也并非一帆风顺。要求一本书下架而导致该书走红的情况以往多次发生过。在有些时候,限制某本书的发行更多反映的是官方部门的一种态度。

  不管怎么说,与一个体制格格不入,直至与之对抗,同时又要在该社会里畅行无阻,获得主流斗士的影响力,这在什么社会里都不现实,更是不可持续的。西方社会也概莫能外。热衷异见政治的著者们无论对此喜不喜欢,都需对这个铁律有清醒的认识。▲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