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嫌贵就不要点”的回复让人“很受伤”

2014年10月08日 14:21   来源:荆楚网   赵海洋

  近日有媒体报道,五台山景区明清街一家较大酒店的“台蘑炖山鸡”售价400多元,服务员称,用的是优质台蘑。山西省物价局价格举报中心主任刘复贵告诉记者,之前没有听说过关于台蘑炖山鸡定价太高的举报。他表示,餐饮业的定价已经放开十几年了,物价局不管。除非价格高得离谱,否则物价局不会干预。“明码标价,嫌贵就不要点,但不准强买、宰客。”(10月7日《京华时报》)

  且不提这400元一盘的优质台蘑炖山鸡是否物有所值,也许在这位刘主任的心中400元一盘的炖山鸡不过是“小菜一碟”,也有可能这种机械式的回答早已是该主任的“拿手好菜”,不过这句“嫌贵就不要点”的僵硬回复足以把人噎个跟头,让人着实“很受伤”。

  黄金周旅游图的是个开心,游客们虽然对各类服务一片“涨”声有所不满,但是也不愿意花大把时间过分追究来给自己难得的假期“添堵”,然而当地物价局“嫌贵就不要点”的态度却默许和支持了景区服务涨价,殊不知这种竭泽而渔的短浅目光让游客参观景区成了越来越多的“一锤子买卖”,不愉快的经历逐渐打消了人们“到此一游”的热情,来不来消费、花不花钱完全出于消费者的个人意愿,点一个菜上百元、玩一个景点上千元,这样过高的门槛难免为景区演变为“贵族景区”埋下隐患。

  “餐饮业的定价已经开放几十年了,物价局不管。”市场之手看似无形却有形,违背市场规律、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做法一定会遭到市场的惩罚。人流如织的繁荣景象掩盖不了景区存在的潜在问题,一个景区从“人流爆棚”到“门可罗雀”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相关部门只顾盯着景区收入沾沾自喜,眼里只是衷于“涨价经济”,对游客的质疑一如既往的机械式回答,你要买,就是这个价格,你要不买,请自带干粮,就难免陷入游客流失的泥潭之中。因为表面上这是一个你情我愿的的公平交易,然而实际上游客们身处其中却没有选择的余地,面对普遍的高额消费,景区的做法不仅留不住人,而且会吓走人。

  检查和监管物价市场,做物价稳定的保护者,做消费者利益的捍卫者,保持物价平稳是物价局的份内之责,希望诸如“嫌贵就不要点”的伤人回复不会再次出现。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怎么促进海洋新能源健康发展    2016年01月22日
  • ·低碳发展要树立海洋意识    2015年04月13日
  • ·向海洋要淡水的两大挑战    2014年05月08日
  • ·海洋时代的诗意栖居    2013年10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