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院士作报告,台下学生睡觉:“美梦成真”?

2014年09月18日 06:56   来源:红网   知风

  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的人民大会堂报告台。他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就在吴老做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9月17日人民网)

  不难看出,虽然只是“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去”,但要不是前排的学生碍于面子,恐怕就全部“倒”下了。当一种现象呈现普遍状态时,其中的原因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说起来,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获的吴良镛院士给新入学的研究生作报告,应该是门当户对,不大可能变成对牛弹琴。而从结果来看,这场报告,很像是在量贩式KTV包房里播放经典名曲,不但曲高和寡,而且成了催眠曲。会否吴良镛院士把“志”存的太高远,让学生们觉得望尘莫及,索性先在脚踏的实地里打个盹?

  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将其用到这批新入学的研究生身上,难道比将其挂在嘴上的“屌丝”更有深意?不然的话,吴良镛院士的《志存高远身体力行》,应该是这批未来的社会精英的指路明灯。就像专攻美声唱法的遇到了帕瓦罗蒂,别说35分钟的报告,就是三天三夜的演讲,也会让他们意犹未尽的。那么,为何这批社会的准精英遇到了真精英,却像高富帅看见了黄脸婆呢?

  尽管无缘聆听吴良镛院士的《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但其中的高大上是毋容置疑的。您想啊,“志存高远”,那是一种“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是为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而在这个日益物化的现实社会中,谁还在为此“身体力行”?即使愿意,有这个现实环境和条件么?不要说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获的吴良镛院士给新入学的研究生作报告,就是自以为能说会道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谈理想,除非说的“实惠”点,假如也想“高大上”,孩子一定会惊讶地看着你:“老爸,您在讲故事?”如果您有耐心讲35分钟的“故事”,孩子能在您身边打瞌睡而不溜走,可能算是很敬重您了。

  这可能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片荒漠。当失去了前行的方向,再美好的理想也会变成海市蜃楼。由此产生的各种内心浮躁,促使人们急功近利,如何还能做到宁静致远?对于这批新入学的研究生来说,看似时代的幸运儿,但他们既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得益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受害者。要让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去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抱负,同样也有点“讲故事”的味道。

  这批新入学的研究生的“志”,无非是比一般人高一点而已。但追求的目标是一样的,也是对名利地位的向往,不过是用学历这块敲门砖,打开幸福之门罢了。虽然吴良镛院士的《志存高远身体力行》,或许更是让他们打开人生辉煌大门的金钥匙,但这个“志”,在急功近利的实现中显得太“高远”。即然这样,觉得高不可攀的学生们,就还不如先在脚踏的实地里打个盹。当然,也是这些带着某种逆反心理的年轻人,才敢在前辈面前“美梦成真”的。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