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银行贷款不良率增加,以及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试点等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使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躺着挣钱”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因此,银行业转型不仅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更是自身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现代金融的持续创新尤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传统的银行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以信托机构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回报,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网络支付平台也对商业银行最核心的支付服务业务提出了挑战,而余额宝的推出更是颠覆了银行业传统的支付服务与投资服务分离的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浪潮让金融服务更多地惠及了被传统银行业务忽略的群体,包括小微企业、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等。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仍然较高,从长远看,依赖利差收入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向低资本消耗的零售业务、中间业务转型,加快发展高价值回报的财富管理、个人资产类业务等。近期,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已相继在消费金融、理财服务等符合零售特征的业务领域加快创新和整合,寻找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零售银行业务转型成功与否,已成为银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得零售业务者得未来”,已成为当今银行业的共识。“大零售”体现了银行由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的转变,意味着银行对现有资源的高效整合,对业务格局的重新构建,为个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首先应当依托新技术,实现客户的精细化管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通过分析客户的生活需求、社会阶层、偏好、消费习惯等差异,实现零售客户的精准细分和营销。其次,应积极融入互联网金融,打造多元化的渠道体系,构建涵盖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数据与信息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与电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第三,在物理网点转型上,应将“大而全”综合性网点转为多样化、多梯次网点。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实施“全功能+小而美”建设策略,打造“品牌旗舰店”,其特点是透过全功能来展现品牌实力,让客户信赖;“小而美”的社区银行和自助银行,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型城市化等新市民群体的金融需求,拓展了银行的服务半径。
同时,实现零售产品的快速研发、推广和精细化评价也至关重要。银行业应积极探索客户服务的新方式和新手段,紧紧围绕客户拓展、经营的全流程服务链条,深入推进客户管理、改善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体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誉霏)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