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有利于实现不同所有制形式互相联合、优势互补,有利于减少政府对教育资源的行政性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机制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逐渐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监督评价”
前不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快速、成绩显著,但仍然存在体制僵化、办学封闭、活力不足、缺乏特色的弊端。作为一种跨界教育,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产业,因此,要办好职教,必须走出封闭的围墙,与行业、企业、产业合作,充分调动社会要素。从国际经验来看,不少国家非常重视私立职业教育,譬如美国高中后职业培训学校少数是公立性的社区学院,大多数是私立性质。
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大胆试水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混合所有制的本质是产权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一方面可以消除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体制痼疾,实现不同所有制形式互相联合、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办评”分离,有助于减少政府对教育资源的行政性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机制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逐渐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监督评价”。
首先,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资本参与公办职业院校改革,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公民个人、企业投资参股举办公办职业院校。要真正打破行政化垄断体制,放开准入限制,不能开了“玻璃门”,还有“旋转门”。应允许大企业参与公办职业院校的投资和办学,并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训等。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也可以进入企业挂职,让教师和企业管理人才、校长和企业CEO可自由转换身份,打造灵活的办学体制。
其次,试点部分公办职业院校“转制”。“转制”不是改变公办职业院校的所有制,也不是“卖学校”或“私有化”,而是将学校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将学校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管理,实现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逐渐萎缩,一些公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荒,政府可以通过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方式,允许优质民办职业院校或企业参与改造现有公办职业院校,学校自主筹集办学经费、自主聘任教职员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使之成为产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学校。
此外,按照“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创建民办职业院校。早在10年前,浙江台州就诞生了国内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企业占80%股份,政府占20%股份。时至今日,类似的“混合所有制学校”还不多见,但其前景非常值得期待,有望通过政府经济杠杆撬动民间资本投资职业教育热潮。目前,国家正在探索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这也将有利于进一步明晰民办职业院校的合法身份、法律地位、法人属性、产权归属,为股份制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阙明坤)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