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对外资医院既要“开闸”也要“放水”

2014年08月29日 06: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张国栋认为,如果放开外资独资经办医疗机构,则无异于给波澜不惊、四平八稳、叫喊了半天不见动静的医疗领域放入了一条“鲶鱼”,促使那些无视患者利益,只顾自身“效益”的医院、医生醒悟起来,从而积极改进服务,主动降低医疗费用,以良好的医德医术吸引患者的光顾。

外资医院

  资料图片:江苏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挤满了患儿和家长。(王启明/东方IC)

  近日,国家卫计委、商务部发布《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京、津、沪、粤等7省市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外资独资医院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业界人士纷纷看好这一新政,认为此举有助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外资入场同台PK或带动国内整体医疗服务水平。(828日《广州日报》)

  一直在中国万亿级医疗服务市场外逡巡的外资医院,终于等来了政策放行。事实上,中国向外资独资医院敞开大门已酝酿多时,此次政策“靴子”落地,并不令人意外。尽管中医类医院设置仍然受限、试点省市有限,对现有医疗格局也不会构成太大冲击,但医疗资源可合理流动起来,让业务精良的医生进入市场,未来可能产生的“鲶鱼效应”不容小觑。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老话题。医改常谈,措施也不少。但时至今日,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竞争机制,患者选择余地不大甚至别无选择,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如果放开外资独资经办医疗机构,则无异于给波澜不惊、四平八稳、叫喊了半天不见动静的医疗领域放入了一条“鲶鱼”,促使那些无视患者利益,只顾自身“效益”的医院、医生醒悟起来,从而积极改进服务,主动降低医疗费用,以良好的医德医术吸引患者的光顾。

  不过,仍然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要引入外资医院,很重要的就是引入外籍医生。可按照国内现行规定,外籍医生必须通过中文考试,拿到中国执业医生证书,这就将不少国外医生挡在门外。同时,由于没有办法使用国内医保,让外资医院的患者群大幅缩小,仅局限于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富人和拥有商业保险的外企员工。另外,不少外资医院采用聘请国内医生的方式,但这些医生大多是“正式工”,到外资医院只是兼职性质。

  因此,对外资医院开闸固然是好事,但不应一开了之,还需要因地制宜,针对存在的问题、障碍,合理地做好放水工作。换言之,既然给了外资医院入华的通道,相应的配套政策就不可或缺。患者看病图的是方便、省钱和疗效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允许外资办医院越多越好,对外资医院设置的不对称条款越少越好。外资医院只要硬件、软件符合要求就可以。至于患者选择谁,就不要过于干预了。(中国经济网网友 张国栋)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外资独资医院发挥鲶鱼效应需有外部条件

     外资医院营造起点公平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