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关键在于实现各种职业、各个岗位之间的平等,只在个人专业水平、技术含量、专业类别上存在差别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这对于推动大众通过学习激发自身潜能,充分发展和完善自我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让每个人找到与社会需求对应的位置,将自己的才智有效发挥出来,进而走上通向人人平等社会的路径。
作为一直以来的改革设想,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此前一直进展不大,原因之一在于,只是少数专家、官员或“小众”在推动,真正需要过这座立交桥的人或者说“大众”没有参与进来。因此,在改革的新阶段推进这个目标,必须让真正需要“过桥”的人参与进来,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商议,共同施工,让“立交桥”变成大家想干又能有机会参与的工程。
从专业角度看,现有的考试招生制度类似于一部“电梯”,通过考试筛选把不同的人送到不同的楼层。人们往往认为只有上到顶层才算成才,于是大家都为了改变自己的等级而学习,应试的压力就这样造成,各级各类教育之间不能互通也是由于这种层级的存在。而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关键在于实现各种职业、各个岗位之间的平等,只在个人专业水平、技术含量、专业类别上存在差别。如果这方面设计没做好,大众就会仍然去挤“电梯”。
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另一项关键设计是专业的评价,通过评价能够判别出某个人的优势潜能在哪个方向,形成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繁荣生长的良性人才成长生态。而不是用一个标准、一种考试去考所有人。这两项关键设计做好了,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才可能实现,大众自然会依据自己的特征和人生目标参与到“立交桥”的建设施工中。
现实中,由于政府对各类教育的管理部门存在着条块分割,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各级各类教育条块的分割。所以,有必要改变政府的教育管理方式,改变职教、普教、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分属不同部门的状况。国际上一些建立了终身学习体系的国家,就是建立能够跨国和跨地区互认贯通的资历框架。因此,建设“立交桥”首先要拆除政府内部与教育相关的各种“围栏”。各级各类学校是“立交桥”的实体构成,不能以行政指令强迫他们认可什么,不认可什么,而是要由他们自主确定自己认可的标准。
俗称“立交桥”的资历框架建设,本身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包括资历框架的立法和管理、资历级别和能力标准、资历质量保证和评审机制、资历认证、学分累积和转换的成效,以及过往资历认可等专业工作。此前,这方面的工作要么是关起门来做纯学术的研究,要么是依附于行政机构,缺少直接面对大众的工作基础。在建设终身学习立交桥的过程中,政府必须站好自己的位置,不缺位又不越位。专业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大众的教育需求,遵从教育规律,设计出一个方便大众,切实满足大众教育需求的方案,大众愿意走上去,愿意参加施工,让“立交桥”真正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作者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