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烟台大学保洁员吃剩饭倡节约 节俭需要年轻化新常态

2014年08月25日 07:33   来源:燕赵晚报   耿银平

  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吃剩饭倡节约,不丢人!从2013年夏天,这7位保洁员在学生间火了。如今,“崇尚节约,摒弃浪费”已经成为烟台大学校园的一种风尚。计算机学院学生王颖颖近期曾挨桌统计“光盘率”,“数了100份,97份剩饭为零。”王颖颖说,连续几天他们都来做这样的统计,“光盘率”都达到了97%以上。据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烟台大学各个餐厅每天的泔水比过去减少了2/3。(8月24日《人民日报》)

  节俭运动,已成为当下国人的社会习惯、消费习惯。很多中老年人,因为有过节衣缩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懂得“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消费尴尬,更成了节俭主力军、积极倡导者,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消费过程中,讨价还价、精打细算,让节俭理念得到了重新唤醒。

  可不少年轻人,因为没有体验过饥饿困顿、饥肠辘辘的感觉,他们看到的就是光怪陆离、物质繁荣、不愁吃、不愁穿,不少人养成了大手大脚、随便花钱的消费主义倾向,甚至将消费、浪费当成一种时尚,比如,“青年成为自助餐浪费严重群体”,当代城市青年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享乐取向,“追求流行,喜欢名牌,重视产品质量,喜欢独具风格的产品”。节俭运动缺乏年轻群体、年轻一代的大力支持,就无法得到轰轰烈烈、持续深入的推进和落实。节俭运动应该在这方面多挖掘潜力和可能性。

  七名保洁员用震撼性的“吃剩饭”的举止,给年轻人作出了掷地有声的节俭榜样,让他们用眼睛看到,一餐一饮、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平等的物质的客观存在,平等善待每一点有用的物质,就能做到物质效用和效应最大化,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情,节俭就这样在年轻人的意识中,迸发出鲜活的力量,创造出蔚为壮观的节俭效应。此举应该成为社会化动作,成为未来的社会性格。

  看看这些立竿见影的节俭效应,“光盘率”都达到了97%以上。我们相信,有了年轻力量的注入,有了这些鲜活血液的支持,节俭出现了“年轻新常态”、新形式、新面貌,从中老年群体,扩大到年轻群体,甚至是少年儿童群体,让每位公民都能成为主动积极的节俭承担者、节俭开拓者,节俭这种美德,就能从传统经典中,走到现代化生活中,走到更多人的精神深处,成为让人感动的社会风景、道德风景。

  “俭以养德”的“徳”更是一种从容之美、淡定之美、简单之美、珍惜之美,善待万物,更多年轻人学会了节俭,不仅能得到物质回馈,更让自我精神和道德发展得到更多的回馈。轻松、简单、从容,让内心丰盈起来,成为快乐的生活家。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