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吃剩饭倡节约,不丢人!从2013年夏天,这7位保洁员在学生间火了。如今,“崇尚节约,摒弃浪费”已经成为烟台大学校园的一种风尚。计算机学院学生王颖颖近期曾挨桌统计“光盘率”,“数了100份,97份剩饭为零。”王颖颖说,连续几天他们都来做这样的统计,“光盘率”都达到了97%以上。据统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烟台大学各个餐厅每天的泔水比过去减少了2/3。(8月24日《人民日报》)
节俭运动,已成为当下国人的社会习惯、消费习惯。很多中老年人,因为有过节衣缩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懂得“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消费尴尬,更成了节俭主力军、积极倡导者,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消费过程中,讨价还价、精打细算,让节俭理念得到了重新唤醒。
可不少年轻人,因为没有体验过饥饿困顿、饥肠辘辘的感觉,他们看到的就是光怪陆离、物质繁荣、不愁吃、不愁穿,不少人养成了大手大脚、随便花钱的消费主义倾向,甚至将消费、浪费当成一种时尚,比如,“青年成为自助餐浪费严重群体”,当代城市青年消费观念具有明显的享乐取向,“追求流行,喜欢名牌,重视产品质量,喜欢独具风格的产品”。节俭运动缺乏年轻群体、年轻一代的大力支持,就无法得到轰轰烈烈、持续深入的推进和落实。节俭运动应该在这方面多挖掘潜力和可能性。
七名保洁员用震撼性的“吃剩饭”的举止,给年轻人作出了掷地有声的节俭榜样,让他们用眼睛看到,一餐一饮、每一粒粮食,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平等的物质的客观存在,平等善待每一点有用的物质,就能做到物质效用和效应最大化,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情,节俭就这样在年轻人的意识中,迸发出鲜活的力量,创造出蔚为壮观的节俭效应。此举应该成为社会化动作,成为未来的社会性格。
看看这些立竿见影的节俭效应,“光盘率”都达到了97%以上。我们相信,有了年轻力量的注入,有了这些鲜活血液的支持,节俭出现了“年轻新常态”、新形式、新面貌,从中老年群体,扩大到年轻群体,甚至是少年儿童群体,让每位公民都能成为主动积极的节俭承担者、节俭开拓者,节俭这种美德,就能从传统经典中,走到现代化生活中,走到更多人的精神深处,成为让人感动的社会风景、道德风景。
“俭以养德”的“徳”更是一种从容之美、淡定之美、简单之美、珍惜之美,善待万物,更多年轻人学会了节俭,不仅能得到物质回馈,更让自我精神和道德发展得到更多的回馈。轻松、简单、从容,让内心丰盈起来,成为快乐的生活家。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