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才韩寒”无需捧杀更无需棒杀

2014年08月20日 07:33   来源:红网   文/杨燕明

  8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肖鹰”的文章称,郭(郭敬明)片恶俗,韩(韩寒)片猥琐。与《小时代3》赤裸裸地张扬物质主义的“青春梦想”不同,《后会无期》是用看似散淡随性、实则觊觎名利之术,裱新着上世纪后期以来的陈腐的“青春叛逆”。作者最后表示,清理“天才韩寒成名史”,是肃清20世纪反智主义流毒,给青年以正确引导的之必须。着眼于反腐治国,“假造天才作家韩寒”的最后查证,不仅将坐实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也当是揭开当代中国文坛腐败盖子的一个关键契机。(8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上引发了极大的争议。“韩粉”立马围攻了作者——清华大学教授肖鹰,对其进行了各种言语上的“攻击”。而“非韩粉”则摆起围观的姿态,一副准备看人“掐架”的样子。这样的情景,我们其实见过很多回。之前韩寒和白桦之争、方舟子与韩寒之争,也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类似的剧本。可以说,对于挺韩与倒韩之争,公众早已司空见惯。

  客观来说,肖鹰教授的说法,的确有些偏激,在逻辑上也是漏洞百出的,如“《后会无期》很韩寒,很装,很猥琐”的评价,语言上的确有些粗俗;再如“着眼于反腐治国,‘假造天才作家韩寒’的最后查证,不仅将坐实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也当是揭开当代中国文坛腐败盖子的一个关键契机”,这样的观点,其现实逻辑的确难以考证,如腐败何在,如韩寒算不算文坛的人也另说,一面是主流文坛对韩寒的排斥,另一面则是韩寒自身对文坛的鄙视,如韩寒曾在辩论中表示,“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不过,不管肖鹰的说法有多缺乏逻辑,有多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应该对这种质疑的权利保持尊重。正如俗话所说的那般,“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肖鹰质疑韩寒一事上,我们也应捍卫肖鹰说话的权利,哪怕他的观点我们并不认同,哪怕他的质疑并不成立。甚至于,这样一个危言耸听的标题背后,只是肖鹰教授借机“炒作”,也是无关紧要的。毕竟,2009年,肖鹰曾公开表示,他认为韩寒是一位很好的社会批评家,“其出色程度远超过他作为作家的表现。”

  无论是之前的“热捧”,还是如今的“棍棒”,公众都很难揣测肖鹰表态背后的真实意图。这种观点上的自相矛盾,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不奇怪的,毕竟,每个人的思想与观念,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见识与学识的变化而变化。就此来说,围观者对韩寒与肖鹰的态度,保持围观的心态即可,的确没有必要上纲上线。毕竟,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没有人会否认,韩寒是商业包装出来的偶像、天才、公知,但韩寒的“脑残粉”怎么选择,也是他们的自由。肯定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就不喜欢深刻,就喜欢反智主义,就喜欢看人猥琐、看人装逼,尽管这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尚”与“雅观”,但对于这部分人低俗的权利,只要其不侵犯到最起码的法律底线,都是应该给与宽容的。有人对此次肖鹰的措辞不满,称其语言粗俗,但事实上,韩寒在各方的争议中,措辞又何曾“唯美”过?就此来说,只要不涉及人身羞辱,措辞本身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个人觉得,对所谓的“天才韩寒”而言,无需捧杀也无需棒杀。对于如今肖鹰掀起的一番争议,质疑也好、力挺也罢,都不过是所谓的文艺圈所泛起的沉珂罢了。于围观者而言,最好的心态,应是“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可以说,挺韩也好,倒韩也罢,公众心情好就围观一下,心情不好就拉倒,这或许,才是一种更加健康的心态。至于当事人的争鸣,权当看戏即可。既然是“戏”,肯定不会让人人满意。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