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是广州十余家市属大型医院却出现招不满人的情况——有227个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儿医疗中心等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技师等岗位,因无人报名,或报名人数不足被取消、调减。(新快报2014年8月6日)
在很多人看来,进入广州市属的大型三甲医院就职是一件很难的事,现在这些医院居然招不满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乃是继医学院校第一志愿招不满人之后必然出现的事情。
众所周知,最近十余年来医患矛盾尖锐突出,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越来越恶劣,甚至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医护人员喋血工作岗位的案例屡见不鲜。当舆论还在奚落“九成医务人员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是一种“集体矫情”的时候,莘莘学子却已经开始用脚投票——2010年前后,医科院校陆续出现第一志愿招不满人的现象,继而出现招生分数线下移。要知道,一直以来,医科专业的招生分数都是同级院校里面较高的,学医是许多优秀学生的选择。好生源是培养好医生的基本条件,大规模扩招已经让医学生源水平下降了一次,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因为许多尖子生已经不把学医当成很好的择业方向了——中山大学本科招生宣传团队从梅州反馈的信息显示,2014年当地重点中学有望上中大线的考生200多人,但明确报读医科的不过3人!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稀有的优质毕业生,被各大高校的附属医院捷足先登揽入怀中;学历低一点或是条件差一点的,眼光向下,奔向周边的城市或是基层医院,为了那一张通向编制的入门券。广州市属的各家医院,就处于尴尬的地位了——想要好毕业生,拼不过那些医教研管合为一体的高校附属医院;降低条件,则心有不甘,编制要求也不允许。
除此之外,医疗行业现在的劳动强度、晋升困局和收入现状,也让大批的医科毕业生转身投入到其他行业的怀抱,加剧着医疗行业的“缺血”。在很多医院,医生护士都处于超负荷工作,一周只休一天是常态,小长假、大长假基本与这个群体无缘。在广州某三甲医院工作9年的一位年轻医生,每年最长的假期是春节放假3天,平时每周最多只能休息1天。如此繁重的工作,换来的薪酬却并不光鲜,毕业前几年,许多医生的基本工资才一两千元,加上奖金,每年薪水不过四、五万元,在广州这个大都市,也就解决个温饱。而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却是各专业里最长的,本科需要五年,不少岗位需要硕士、博士,很多学生出来就业的时候已经二十八九岁了。收入与付出两相比较之下,有人选择考公务员,图个相对轻松;有人转战医药行业,至少薪金具有诱惑力;还有人选择出国,为“世界人民”服务去了……
尽管广州市属的医院招不满人,还有着招聘信息公布较晚等客观原因,但当医生不再是理想的职业,已经是一种事实。如果医疗执业环境继续恶化,医护人员的合理薪酬得不到解决,医护人员的流失会越来越快——在很多医院,医护人员每年补充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辞职的速度,护士尤为明显,除了改行之外,出国执业的护士也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当现在医生老去,谁来为我们看病”,很快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作者是广州医疗界人士)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