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王俊鹏:海湾国家能源补贴改革任重道远

2014年08月01日 07: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补贴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间接削弱教育等领域的投入

  ◇ 低廉能源价格容易导致过度消费,不利于出口

  ◇ 福利分配不均等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海湾国家是世界能源的主要产出地,但海湾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率均位居全球末位。尽管拥有丰厚的油气资源,但是人口的增长和人为压低能源价格,使未来10年海湾六国生产的油气产量的很大一部分不得不用于满足本地需求,高额的能源补贴逐渐对海湾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海湾六国的能源补贴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沙特最多,达到610亿美元;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等国依次分别为220亿、130亿和60亿美元。换言之,沙特在能源补贴上的花费占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

  庞大的能源补贴不仅导致了浪费,而且威胁海湾国家经济发展。首先,补贴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间接削弱政府在教育和人力资源等领域的投入,对长期经济发展不利。尤其是阿曼、巴林等油气资源有限的国家,对降低能源补贴的诉求更为迫切。

  其次,补贴下的低廉能源价格容易导致过度消费,不仅不利于国家出口创收,还会对环境、人体健康以及城市交通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导致新能源的发展受到限制。据预测,2030年海湾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由2011年的2560亿立方米增长到4000亿立方米,增幅超过50%。未来16年里,海湾六国的石油需求也将由每天400万桶增至超过620万桶。

  此外,邻近国家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可能滋生能源商品走私活动,以及补贴福利分配不均等问题,还有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2013年11月,阿曼石油大臣鲁姆希在阿布扎比石油能源大会上,对海合会六国的能源补贴政策提出了罕见的正式警告。他说,有关国家正在浪费着过多的能源,消耗的石油正在成为一种对海湾地区的普遍威胁,“价格补贴破坏我们的经济,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汽油和电的价格”。

  海湾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致力于研究调整可能实施的能源补贴政策。阿联酋曾于2010年提高本地汽油价格,以减轻财政补贴负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013年初,阿曼将工业用天然气价格提高一倍,并考虑进一步实施能源补贴政策改革。同年5月,沙特经济和计划部长贾瑟尔公开表示,现行的能源补贴政策已经成为制约沙特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相关部门正积极寻求使政策更加合理化的解决方案。科威特财政部长也曾表示,科威特政府将继续研究能源补贴改革方案,预计补贴将整体减少,并保证使真正需要的人群受益。2014年年初,巴林明确提出将逐步减少对柴油的补贴,以缓解财政压力,预计到2017年其柴油价格将是现行价格的两倍。

  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记录的28项能源补贴改革中,有5项完全失败,另有11项仅达成了部分改革目标。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有两项措施对能源补贴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其一,要采取适当的分段提价方式,避免能源价格增长过快对改革产生反作用力,或提价过慢导致改革不彻底。其二,在撤销补贴的同时要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相应社会保障,尽可能降低能源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的直接及间接影响。因此,海湾国家要真正实现能源补贴政策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俊鹏)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