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酒文化”辉映下的“公关文盲”

2014年07月31日 07:30   来源:红网   冬月禾

  7月14日晚,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地税局一名年轻干部,因陪调研的州局领导喝酒过量而猝然身亡。但当记者设法多方求证时,涉事单位态度漠然:或推诿,或冷漠,或失语。(7月30日人民网)

  我国从不缺少与酒相关的文化,连“如何陪酒”,或许都可以成为一个“分支学科”,姑且将其称之为“陪酒文化”。上好这堂文化课,对个别官员来讲确有“必要”,比如上级领导检查工作,一些做得不妥的地方,觥筹交错间便被忘得一干二净;招商引进项目谈判,客商投资的顾虑,也很可能在“感情深、一口闷”之下打消。

  但由于酒精分子的天然属性,可能“豁出生命”的事儿,某些领导显然做不到事必躬亲,于是就得需要一些“术业有专攻”之人,这样不仅可以显示出接待水平,更能在关键时刻作为攻城拔寨利器。而对陪酒者来说,如何选择座次、敬酒顺序如何、该用怎样的漂亮敬酒词让对方难以抵挡,都是上佳的表现内容,旁边的领导可全都看在眼里,因此一次次地“饮者留其名”。有了这些“潜规则”的助力,“陪酒文化”更加大行其道。

  如果“陪酒文化”背后暗藏的是某些官场“智慧”的话,“陪酒猝死”则直接暴露了另一方面的“弱智”。

  面对记者采访,县地税局用“上级有要求、不便多说”来搪塞,省地税局则直接无视记者的系列问题,仅回复了一个内容:领导很重视。在舆论风头浪尖上,还能有如此“清醒头脑”夸赞领导,真不愧是“酒精考验”的“好干部”,但他们可又明白,就一桌饭的事儿,要弄清谁主导、谁参与,有多大的难度?如此推诿、遮掩,可又保护得了谁?可能谁也难有把黑说成白的勇气,到头来,不仅“肇事者”难逃其咎,反而还会给公众脆弱的信心造成二次伤害。

  对事发地方政府来讲,这是一次关乎自身形象的公关危机。在此形势下,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不仅考验的是对转变干部作风、惩治违纪行为的决心,更考验的是危机公关技能。但到目前为止,公众看到的表现,除了默不作声就是遮遮掩掩,这和“公关文盲”又有何区别?

  有人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决策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哲学家。频发的干部作风负面事件,让群众的关注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案件的最简单复原上,停留在了信息的公开透明上,而此时,哲学家与文盲之间,恐怕并无多大区别。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