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澈:改革浪潮汹涌,大庆“油三代”何去何从?

2014年07月09日 07: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上官澈认为,打破职工子女就业铁饭碗的背景,是油田效益的不断下滑。不断上涨的业绩压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以及包分配下部分岗位尤其是操作岗员工的低绩效,都使得大庆油田不得不改变招工方式。

大庆油田招工

  资料图片:大庆油田。(来源:CFP视觉中国)

  和初中同学相比,他们已经生活在两个世界。有一次在北京同学聚会,同学们有在房地产公司的、画漫画的、做轨道信号研究的,还有搞音乐演出的。他们谈房价,谈理财,谈个人奋斗,谈北京年轻人关心的一切。他插不上话。那一次聚会之后,李飞再也没有出现在类似场合上。(《中国新闻周刊》)

  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一直被追求安稳工作的人视为国企中的世外桃源。在老牌国企也不可避免地向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过渡的过程中,大庆油田似乎仍然保持着当初集体主义的运作模式。一座油田撑起一座城市,几十年来,老一代参加石油大会战的先辈在这里战天斗地,他们的子子孙孙也“理所当然”地继续在这块土地上得到荫蔽。

  外面的世界如何日新月异,改革的浪潮怎样汹涌澎湃,似乎也没能从根本上撼动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按照当地年轻人的话说,一切就像以20年前为背景的电视剧,改变的只是人口数量与GDP

  从表面来看,这样的生活节奏似乎也没什么不妥。2013年,大庆人均GDP位居全黑龙江省第一,达到24086.41美元,是第二名省会哈尔滨市的3倍多。但是今年上半年大庆油田出台招工新政规定,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考试,部分职工及其子女对此表示反对。这在油田职工中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一度引发部分油田职工的集体抗议。后来虽然事态平息,但是各种为通过招工考试而开设的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大部分油田老职工的意识里,子女回到油田就业天经地义,哪怕招工方式变了,也一定要努力回到油田。

  既然大庆GDP如此之高,在油田哺育下人们的生活也过得相对安逸稳妥,那为什么油田要改变招生政策呢?打破职工子女就业铁饭碗的背景,是油田效益的不断下滑。大庆油田2011年盈利达到700亿峰值,此后则下滑至2013年的573亿元。不断上涨的业绩压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以及包分配下部分岗位尤其是操作岗员工的低绩效,都使得大庆油田不得不改变招工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固守旧机制只会使企业的发展愈加步履蹒跚。但是如何安抚为油田奉献了一辈子的老职工的情绪,如何安抚那些自小就被灌输“进油田端铁饭碗”观念的油田子女的情绪,也是摆在公司领导层面前的难题。在改革浪潮的席卷下,建立现代企业生产及管理机制是大势所趋,包分配的做法本身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更何况对非油田子女中的优秀应聘者而言,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任人唯贤、选贤任能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油三代们是时候学习适应变革、重新规划未来的道路了。(中国经济网网友 上官澈)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大庆油田职工抗议 “不包分配”动了谁的奶酪?

     大庆油田职工不能一辈子啃“铁人”老本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