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职工不能一辈子啃“铁人”老本

2014年05月21日 08:24   来源:红网   钱桂林

  2014年大庆油田变革招工制度,对三本和部分二本职工子女进行考试招考的消息传出后,大庆的近千名待业青年、应届毕业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组成在广场上集聚的一支反对队伍。在他们看来,“到油田公司工作就像回家那样理所当然”。(5月20日《新京报》)

  国有企业改革这么多年了,直到今年,大庆油田才想到要变革招工制度,拟对三本和部分二本职工子女进行考试招考。而这一改革无异于“捅了马蜂窝”,大庆油田近千名待业青年、应届毕业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组成在广场上集聚的一支反对队伍,向油田公司施压。

  此群体事件,其实是那个以王进喜为标志的激情迸射、高歌奉献的遥远年代,与推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当下时代的一次对撞。一边是现代企业科学用人的制度合理性;一边是将半辈子奉献给体制,体制曾“包办一切”的历史合理性。这次对撞也许预示着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路的复杂与漫长。

  诚然,几辈人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大庆油田,社会应该理解和称道。大庆油田1960年投入生产建设,1963年便形成600万吨生产能力,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庆几乎举一城之力供应了全国过半石油需要。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大会战故事在全国广为传颂,大庆精神更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一根标杆。大庆油田人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于情于理都该得到丰厚的回报,包括让职工子女“像回家那样”地很自然地去接班。不过,大庆油田人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大庆油田难道要永远成为国企中的世外桃源吗?

  若是大庆油田职工子女无门槛地直接进油田公司就业,一者有违社会公平。就业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如果大庆油田职工老是视自己为超级公民,社会还有何公平可言?二者,有碍国有企业改革。国企改革已风风火火了这么多年,大庆油田的人事制度改革凭什么游离于改革之外?顶替、接班,这是计划经济时代历史的产物,岂能成为改革大潮中的“拦浪石”?三者,有损“铁人”形象和大庆精神。“铁人”形象和大庆精神,一言以蔽之,就是艰苦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倘若现在的大庆油田职工以奉献者自居,向公司漫天要价,这还是大庆油田人吗?

  当然,招工制度既要有历史延续,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怎样找到一个几方都能接受的切合点,考验着油田公司管理者的智慧。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