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本来为了满足一些特定人群在医院就诊时的陪伴需求而产生的陪诊师,正在悄悄变味儿——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5月6日 《工人日报》)
一些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特殊患者群体,以及对医院科室分布、就医流程不熟悉的外地患者,就医时可能都需要陪诊服务,陪诊师应运而生。患者在对抗孤独、方便就医、适应数字时代等多个方面,对陪诊师都有市场需求。所以,陪诊师从小众职业逐渐走向大众视野。
既然消费者有需求,既然陪诊是前景光明的朝阳行业,那么,我们就不反对它的健康发展。然而,据媒体调查发现,陪诊行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乱象:其中,陪诊师能在号源告罄的时候,从“特殊”渠道为服务对象挂号,这难免会让公众对本就焦灼的“公平就医”产生疑惑。
是黄牛化身陪诊师倒卖号源?还是陪诊师在“一号难求”之际转身做了黄牛?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记者的调查,我们可以明确的是:陪诊师确实可以拿到“告罄”的专家号。陪诊当然可以,不过,倒卖号源不但影响了挂号秩序,损害患者利益,有触犯法规的嫌疑;同时,也让陪诊师走上了黄牛的邪路。
最近几年,在卫生部门和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之下,医院的倒号黄牛已经成为过街之鼠,众矢之的。虽然还没有彻底铲除倒号黄牛,但他们也不敢嚣张跋扈,乃至“生意”日益惨淡。可是,如果黄牛换了马甲,披上陪诊师的外衣继续倒号,其违法行为或可轻松躲避监管,至少会变得更加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