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年国人扔掉的旧衣服大约有2600万吨,多被按垃圾处理,不过是掩埋、焚烧,极少一部分经过挑拣后当做慈善物品处置。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教授赵国樑说,旧衣的回收再利用基本不存在技术问题,基本上9成以上的旧衣物都有回收利用的价值,但目前缺少正规回收机构。(5月29日《北京晨报》)
一方面我们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另一方面我们又眼睁睁看着每年有2600吨旧衣服成为垃圾。而按照北京服装学院材料学院教授赵国樑的说法:旧衣的回收再利用,并不存在技术问题,9成以上都有回收利用价值。如此浪费,实在令人心疼。
然而,这种浪费,对物主来说,很大程度上却是逼不得已的。这首先在于处理渠道太单一。目前百姓对旧衣服的处理,基本有两个办法,一是捐赠,二是变卖。但数据显示,在所有旧衣物中,只有10%的旧衣质量完好,它们经过消毒处理是可以使用的,即便捐赠,也有个手续复杂和去向的问题,爱心遭遇搁置乃至“浪费”也时有所闻。而绝大多数废品只能经过处理作为新材料使用。这只能依靠回收机构。但事实是,这样的回收机构目前还是寥寥无几。卖家急于处理却难找买家。即便有意变卖的,又“价低如白菜”,并且还麻烦,于是,自行处理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旧衣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要杜绝“衣着上的浪费”,关键在于,如何给旧衣服找一个去处。各地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比如上海、广州等地,都曾在居民小区设立“公益”性质的旧衣服回收点,但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有的则无疾而终。市场问题,总归还得依靠市场之手解决。市民不买账,皆因其纯“公益”,违背了市场规律。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是对于废弃衣服的回收,并没有相应的配套条款。诸多因素叠加,就导致了目前的现状:一方面是旧衣交易市场潜能巨大,一方面因缺乏激励措施,正规回收机构少之又少。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法规与监管,也给非法回收机构以可趁之机,诸如非法收购再翻新投放市场,置消费者的安全于不顾,搅乱市场秩序,大肆赚取昧心钱。
一切浪费都是可耻的。与“舌尖浪费”一样,遏止“旧衣浪费”也需多管齐下。于源头上,服装制造业要逐步树立“零浪费设计”理念,减少材料的无端浪费;于购买者而言,要多些理性,少些购买冲动。而在慈善捐赠方面,不仅要畅通捐赠渠道,简化手续,更要让爱心透明化。尤其在旧衣回收机构培养方面,政府不仅要帮助他们改进分拣技术装备等,更要让他们有甜头可尝。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在法治的框架下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企业自身责任的延伸,引导消费者践行低碳和节俭的生活方式,树立负责任、重公益、讲科学的新时代企业形象;通过慈善捐赠,达到传播博爱、互助、共享等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的目的,变废为宝,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