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住房限购”只差政府脸面这层“窗户纸”

2014年05月26日 10:35   来源:中国江西网   知风

  4月底开始,天津市陆续流出滨海新区差别化限购和天津放开三套住房限购的传闻。记者实地走访滨海新区部分楼盘发现,如家和园、首玺、中国塘等项目,已对在天津有两套房但滨海无房的客户承诺,新政已实施,可再购买一套商品房,且能在房管部门备案。这无疑是限购政策以来,行政级别最高的一个区域透露出的重大变化。而天津放开,意味着限购的闸门几乎已经打开。(5月24日《经济观察报》)

  本来,“限购”或“开放限购”,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稍微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计划经济时被限购的很多商品,现在都敞开供应了。取消限购本应是一件好事,为何相关政府部门会对此三缄其口,表现的羞羞答答?问题就在于当初的“限购”,是作为对房价调控“惠民政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房价涨势因“限购”刚有点止步的时候,取消限购确实很难自圆其说。

  但是,这仅仅是政府部门还拉不下面子的关系,不难想象,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现状下,政府部门迈出救市这一步,可能是迟早的事。这看上去是言而无信,实际上已是身不由己——对于一场市场博弈,也在其中下注的裁判,必定会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吹黑哨”。关于这一点,不少“看客”似乎还没看懂,致使取消限购初露端倪时,还是表现出大惊小怪。

  个人以为,相关政府部门目前对取消限购的举棋不定,还是因为对“限购”后的楼市趋势估计不足。有人或许会说,“限购令”下,房地产市场停止了疯涨的势头,这应该是“限购令”的预期目的,政府部门为何不乘胜追击?这可能就是民众一直以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误解”之一,也是房价得以疯涨的市场基础。

  实际上,所谓“限购”,无论政府部门的动机或市场因素,都应该是一种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调控手段。“限购”本身不包含降低相对商品价格的动机,而是为了均衡满足消费需求。而对楼市的限购,虽然被赋予抑制投机炒作的意义,但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住的“刚需”。其中,只能缓解因投机炒作造成的供不应求,而没有逼低房价的必然因素。因此,政府对楼市的限购,目的可能就是促成相对宽松的供应量,满足自住的“刚需”,而不是用逼低房价来扩大消费群体。这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卖给谁都是卖,一点也不会影响自己的相关利益。

  然而,这个算盘有点不如意。一则,部分“刚需”群体的购房难题,并非买不到,而是买不起;二则,即使买得起,当市场出现疲软时,“买涨不买跌”的观望,一直是中国百姓的“消费理念”,一如对高房价追涨时的义无反顾。这就形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僵局。

  如果按照市场规律,这样的僵局是买家利好的开端,即房价下跌指日可待。但是,被称作“泡沫经济”的高房价,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价”,如果挤去填充着各个经济环节的“泡沫”,一下子用什么来置换?已经形成的利益链条,哪个环节可以松动?事实上,房价还没出现实质性下跌,土地拍卖照样节节攀升,从哪里能够看出房价下跌的迹象?而那些所谓“直降百万”的楼市消息,能当做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动态么?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僵局,老百姓当然很愿意打一场“持久战”,但政府部门等得起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胡志刚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下行最主要原因就是供需失衡。一旦下行,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着急。”假如限购下的楼市供需双方各不相让,政府部门只有打开“限购”的闸门,那么,在资本投资渠道狭窄,城市化进程步步逼近的现实下,放开限购的结果还用说么?而实现这一切,就差政府脸面这层窗户纸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