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变“弱线” 管理“窗户纸”须点破

2016年05月19日 09:29   来源:中国江西网   醉江南

  在拨打东北某中心城市的市长公开电话时,记者连续拨打100多次无法接通,也没有任何语音提示信息。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用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才能打通政府公开电话的现象十分普遍。(5月17日 半月谈)

  市长热线本是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答民惑的民心直通车,难打、打不通竟成“普遍现象”,这与服务市民、为民服务的初衷明显背道而驰。“热线”变“弱线”,管理不到位难辞其咎。

  热线不热,打了不接,接了白接,政府热线电话就成了摆设,不是少数现象,也不是媒体推波助澜。据零点咨询2015年进行了一项公共服务热线公众印象调查,结果显示:96.9%的公众至少听说过一条公共服务热线,但说到印象,仅有28.8%肯定是“亲民好举措”,54.7%认为“有些鸡肋”,还有16.5%认为“纯属摆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等,在各地遍地开花。这些举措,意义重大,可看作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一个畅通便捷高效的新渠道。但同时应看到,市长热线成为“摆设”,这不仅解决不了市民的难题,反而容易让市民失望与不满。问题出在哪里?主要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态度不端正,为民之心不深入,善于做表面文章,只想应付了事。从全国知名的“12345,有事找政府”到“纯属摆设”,这说明我们的管理不够严格,服务意识还需强化,我们的工作再不能像“窗户纸”样仅摆在面上。

  试想,如果市长热线停机了,如果市民的反映不被重视,如此做派,又谈何“执政为民”?长此以往,势必打击市民的参与热情,势必损害政府形象,势必破坏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其实,公众从不缺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公众更真诚期待政府能够切实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该如何善待公众的参与热情,该如何呵护公众的公益之心,该如何对待公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这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笔者认为,首先,加大市长热线的督办力度,帮助群众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后,对于阳奉阴违、敷衍了事的部门要予以曝光并惩处、,领导问责。

  重拾群众口碑非常必要,不能再三心二意,需真心实意,需全力培育,不能停留在“面”上说事做事。总而言之,加强热线电话的监管和办事效率,强化问责、追责,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12345,有事找政府”切实重要。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