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军:谁来告诉投资者信托是什么

2014年05月21日 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信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专业人士可能会给出一个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而在有的投资者眼里,信托或许就是一个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与当前11.73万亿元资产规模相对应的,是信托业较低的社会认知度。信托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有多大?信托管理的结构和流程是什么样?信托制度有什么价值和优势?信托业的发展和沿革又如何?多数投资者的认识仍较模糊。

  曾几何时,信托产品收益高得让人羡慕嫉妒恨;如今信托风险个案频出,又让人惊呼“信托怎么了”。不管是羡慕还是质疑,人们对信托的认识好似“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没有谁来系统、全面地告诉投资者到底什么是信托。可以说,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目前信托业的短板还比较明显。

  从5万元提高到100万元,信托产品投资门槛的变化,折射出行业对合格投资者的定位。《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对于合格投资者的描述,也是“能够识别、判断和承担信托计划相应风险的人”。

  识别、判断信托计划相应风险,不能仅靠投资者自己。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一般投资者很难深入了解。同时,信托等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之间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这种环境下,信托公司有义务去教育、引导和帮助投资者。

  目前,信托公司对于投资者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比如开展定期讲座,利用公司网站、微信普及一些信托常识等,但大多是顺带而为,缺乏系统性。对于从哪些方面进行投资者教育,还需要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安排,由相关部门去推进。不能想到什么做什么,也不能把投资者教育仅仅作为信托产品销售的一个环节。相比之下,证券行业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做得相对成熟和规范,不仅有专项资金、专门机构,以及投资者教育相关的工作报告,还有相应的评估体系。

  同时,投资者教育也不能单靠信托公司,还需要监管层和行业协会从更高层面进行引导和推动。比如,从政策法规、社会舆论、公司内控制度乃至信托项目等各个层面,系统、持续地推进投资者教育。目前,信托业还处在起步期,相关的立法和司法环境欠成熟,其防范、控制、化解风险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让投资者充分认识其中风险非常必要。不管信托的投资者教育包括怎样丰富的内容,充分的风险揭示或许仅仅是底线。(经济日报记者 常艳军)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